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292节(3 / 5)

袁伯父是大家长,那就要为家中的所有行为负责,除非他能找到真正的决策者,并且给出恰当的惩罚,否则,这笔帐还是要算在他头上的。

&esp;&esp;看吧,三个年龄段的人,对一件事居然是三种看法,这就足可说明自小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了。而且,昭齐从小妹身上,也观察到了一点,那就是家庭教育,是无法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氛围抗衡的——

&esp;&esp;叶家对于两个妹妹,虽然没有四书五经的灌输,但日常起居中,耳濡目染自然的熏陶,有些还是很旧式的,可即便如此,也完全抵不过她们出门时,和同学交际时感受到的社会风俗,以及学校教育中条条框框的生活指导。蕙绸、琼章已经俨然是最典型的买式女娘了:争强好胜、热衷锻炼,遇事爱说理,从来不因为自己是女子就让人一头,在家中,即便是父母也不能毫无商议便做了他们的主,动辄把‘博弈、谈判’挂在嘴边……

&esp;&esp;可想而知,倘若父母要为她们定亲,两个妹妹根本就不可能像是昭齐从前一样,暗中郁郁不乐,当场大打出手,都是有可能的事情!

&esp;&esp;昭齐虽然是大姐,却远远没有她们那么强势,不是说不羡慕,但有些事她就是做不到,有些话她也说不出口,但是,她又要比母亲、舅母和小姨的强干更外露一些。这就可以看出一代代的变化了——从这个逻辑来说,祖辈根本不用争取,父母辈的人,如同小姨沈曼君,别看现在位高权重,但她永远不可能和六姐完全一条心,她们是很难完全摆脱老思想的痕迹的。昭齐这一代开始,就有些值得争取了,而如果是在蕙绸那两三岁的年纪,就来到买地的小孩子,长大之后他们根本不会考虑另一种立场——他们怎么会习惯从前的生活呢?毕竟,他们就是在买式的生活中成长起来的呀,自然会用一切力气去维护着这种生活继续往下进行了!

&esp;&esp;如此来看,《万国报纸》编辑部中,大多数洋番编辑,还是需要警惕的,因为他们从小生活的环境,从小接受的思想,和如今买式的生活,当然是极为不同的。所以,即便利益全在买地这里,但也要谨防他们还是受到过去的影响,放歪了立场——他们自己能否从中获益根本是不重要的事情,问题在于不能让他们影响到买地的大局,虽然只是一份报纸,但正因为是喉舌要地,所以也要格外小心,不怕一万就怕万一。

&esp;&esp;壕镜的这三个,都是《万国报纸》的编辑,不过,马丽雅和莫祁平下南洋了,只是挂名而已,马德烈的年纪又还很小,主要管事的还是马丽娜——叶昭齐最放心不下的也是她:马德烈还小,按照这个理论,她是最让人放心的。而马丽雅呢,昭齐见过这个驴子修女,对她的印象很深刻,私心里,她认为马丽雅和张天如是一种人,包括莫祁平也一样,他们都有点儿癫狂,为了权力似乎可以不顾一切,同时又非常危险。但昭齐认为这样的人反而是最让人放心的,她们会完全遵循利益行事,只要马丽雅的利益在买地,就永远不会背叛。

&esp;&esp;至于马丽娜呢,她的年纪已经不小了,对于在故乡的生活是有记忆的,也有几分小聪明——而且,在昭齐的观察下,她认为马丽娜的同理心不强。马丽娜不是那种‘我曾因为是女人被歧视过,如今我不歧视任何人’的人,虽然她在买地这里,脱离了对女性的歧视和限制,拥有了从前没有的社会地位,但这不妨碍她基于人种对黑人保持歧视——

&esp;&esp;只是马丽娜毕竟是很聪明的,她隐藏得比较好而已,马丽娜是从不会对黑人出言不逊的,但在生活中,她依旧和黑人保持着相当的距离,她没有一个黑人朋友——当然,昭齐也没有,她来到壕镜时间还不久,别说黑人朋友,连壕镜本地的华人朋友都没几个,不过她还是认识了几个黑人姑娘的,至少是点头之交。

&esp;&esp;但是,马丽娜连黑色的点头之交都没有,而且,她把这种歧视无意识地带到工作中来了——马丽娜似乎想让《万国报纸》保持纯洁,除了印刷报纸的油墨以外,不出现一丁点儿黑色。

&esp;&esp;这件事得好好处理,昭齐意识到这一点,而且她认为,这件事在现在相当的小,但在未来,影响可能会很大。不管洋番在自己国家怎么样,在买地,他们必须按照买地的规矩来。

&esp;&esp;第579章 歧视(下)

&esp;&esp;人类可以真正地跨越种族、宗教的障碍, 只因为某一立场的利益相同,便可以真正地互相理解吗?

&esp;&esp;当叶昭齐在掂量着马丽娜的时候,马丽娜也正在掂量着她, 她对于这个华人小姑娘的心思,不算是毫无了解——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嘛。虽然六姐坚持在买地推行开明的洋番政策, 但是,洋番们在壕镜之外的地方,只要离开了市井, 来到了职场之中, 从去花钱的顾客,转换为需要合作的同事时, 他们还是都能感受到华人们那种本能的提防,还有似乎永远都消除不了的隐隐隔阂。一个洋番, 倘若不是就着洋番的领域谋生的话, 在其他领域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融入,这也是不争的事实。

&esp;&esp;就像是现在, 叶昭齐很怀疑马丽娜之所以反对黑人上报纸, 是因为她没有摆脱出身中自带的, 对黑人的歧视, 并不愿意在体面的报纸上, 见到对黑人正面的报道——这种怀疑完全是污蔑, 而且其本身实际上也破坏了六姐制定的‘和睦友好、开明共存’的政策。

&esp;&esp;马丽娜认为,大概是因为出身于一个很有权力的家族(叶昭齐得到这份职位, 很大程度是因为她有一个在《买活周报》位高权重的姨妈),叶昭齐身上是有几分傲慢的,她那种理所当然的特权, 时常会让马丽娜想起从前的自己,当她用挑剔的眼光看着别人的时候,却似乎默认了自己可以豁免于政治上的审查,她认为自己的一言一行,倘若逾越了六姐的思想,那也必定是情有可原的,应该得到人们的谅解。

&esp;&esp;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沟通过很多次了,叶,最主要的原因,是我们对报纸的第一定位始终无法达成一致,你认为,凡是来到壕镜的外国商船,都很急于融入买地,所以报纸更像是一份备忘录,提醒他们在买地要注意哪些方面——譬如我们的种族平等政策。”

&esp;&esp;不过,马丽娜也不准备任由叶昭齐对自己指指点点,她并不反对六姐在编辑部安插华人,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,但是,如果每个华人都认为自己有资格介入报纸的运作,那事情可就乱套了。马丽娜觉得,在完全了解洋人之前,叶昭齐完全应该暂时低调一些,等到她的弗朗基语、拉丁文,更流利一些,或者更进一步来说,如果去欧罗巴大陆见识过当地的风土人情,对于洋番有很深刻的了解了,她才有资格确定一本面向洋番的报纸,到底该如何编撰。

&esp;&esp;“你的想法,当然是有道理的,我也不反对在报纸上针对买地的特有规矩进行普及,但是,根据从六姐处得到的指示,《万国报纸》的最终目的,仍然是欧罗巴贵族的餐桌,教会大学的图书馆——如果是这样的话,在正刊上,就不能有和当地的风俗太过于冲突的价值观。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从西洋招揽人才,吸纳思想开明的精英前来——如果我们刊发了带版画的报道,让人们知道了,不但奴隶——女奴也能参加买地的比赛,你认为教会会被感动吗?不,叶,他们只会被吓得宣布这东西是恶魔的刊物,于是我们的功夫便完全白费了,甚至于它根本到达不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