么房子呢?可还有生意做吗?他们家死了多少人了?
&esp;&esp;当然了,宋家也不是没经历风波,去年轰动泉州的卖花翁案子,使得宋家这一族在泉州都抬不起头来,也只有宋玉亭一房安然无恙而已,这些族亲有不少都去南洋安身了,不过,这不影响宋玉亭这一房的发展,他们家在泉州若是认了老三,那就没人敢认老二——老大肯定是雷家,这不必说的。
&esp;&esp;雷家受到的影响最小,因为他们本来就太多产业,而且还有买活军重视的医疗技术,现在更不必说了,阖族天生的出路就是医药界,有天分做医生护士的,这不说了,便是没天分,想经商务农,那也多的是职位,做医药生意、药材培育……医药业的前景实在是太看好了,赚钱的地方极多,小日子过得差不到哪里去的,最少都能保证一套水泥二层的小院子,稍微得意一点,专养一头驴,在自家实现自来水自由,甚至自设冷暖淋浴室,这都不是奢求。
&esp;&esp;至于宋玉亭家里嘛,稳稳的坐二望一,社会地位略逊,但钱上更加实惠。他自己是娶亲了,孩子还很小,但他的弟妹有些还可议亲,如他们这样的人家,是肯定不会去婚介所的,亲友联络,早就内部解决了,而且可挑选的范围极大,在婚书上,回旋的余地也多。
&esp;&esp;有些老规矩的人家,还按着从前的想法,来写新格式的文书:三从四德,出嫁从夫,什么三权一圈呢?工作权我们不要的,人身权么,也只限制女方,不限制男方,至于财产权更不说了,一切全由夫家做主,多少年来的老规矩了,自有道理,写得生生分分的,还是不是一家人了?以你宋家的教养,还能亏待了我们家的女儿吗?
&esp;&esp;在宋家这里,他们的女儿结亲时,肯定不会这么写,但娶亲时又不一样,谁不想多占点便宜呢?不管丈夫会不会这么做,在文书上拥有这些权利,总是这感觉总是很不错的——他们给的彩礼也大方,并不计较陪嫁时是否全赔回来,总之一句话,还是老规矩,不过换成了新格式的文书而已。
&esp;&esp;宋老爷子一代很能生,宋玉亭有十几个兄弟姐妹,买活军进泉州时还没成亲的就有六七人,先后结亲两次,都是如此行事,以他所知,很多原本的望族,在买活军这里混得还不错的,私下都是这么说亲的,甚至买活军的新贵,如果找了条件不如自己的妻子,三权不圈的也大有人在。婚姻中的博弈本就如此,你情我愿的事情,婚前都是讲好的,并没有丝毫强迫,就算是如此的婚书,外头的女人也只有跳着来够的,甚至不顾他们已经成婚,还来自荐枕席,做没名分的外室的也大有人在呢。
&esp;&esp;“小八儿的婚书,不能如此写了。”
&esp;&esp;但是,现在情况也有改变了,宋玉亭拿着报纸去找父亲——成亲的弟妹们都分出去了,没成亲的肯定还是依附父亲起居,不过名义上也分去了自己的财产而已。实际上,万事仍然是二兄和父亲做主,包括婚书也是如此,“得按这报纸上的婚书格式,一条一条的来改,只有更优容的,万不能比这婚书更苛刻了去。”
&esp;&esp;如宋家这样的身份,又在买地,报纸那都是一买十几份的,有各家人看的,做剪报的,原样收藏的,远不像是京城处那样难得。宋老爷这里也正看着第一版,刚听这话,坐在老爷身边伺候他抽水烟的小太太不乐意了,蹙眉道,“大哥儿,不是我拿大说你什么,凭什么兄弟几人都签的是老婚书,咱们小八儿嫡出的,反而不比兄弟们强了?”
&esp;&esp;宋玉亭自己是庶出的,生母早死,归在大太太膝下养大,大太太无子,只有一个女儿,她是个贤惠人儿,养大的几个孩子都和她亲,只是去得早,前些年去世之后,老太爷以为自己年纪上来了,也不必再续弦,如此到买活军入城之后,重新梳理婚姻关系。
&esp;&esp;当时宋家的姬妾,有许多都自行求去,宋家也做得体面,赠了银子,以养女身份做个亲戚往来,但也有不少不愿出外,情愿留下来的,这小太太便是其中一个,考虑到老太爷也要有人照顾晚年,小太太也生育了好几个孩子,于是老太爷索性把她扶正了,两人也是写了婚书的,那时候全按的是老式规矩,小太太自己说的,“我跟了老太爷这些年,求过什么,难道家里还待我差了么?”
&esp;&esp;因她自己写的就是那样的婚书,前头八哥儿的几个哥哥,也写的是老规矩婚书,到了自己生的小八这里,反而要把婚书的条件放宽了?哪怕八哥儿也不会打骂妻子,掳掠妻财,但小太太心头如何能顺意呢?怎么不觉得自己的儿子吃亏了?至于她说的什么嫡子不嫡子的,酸气言语罢了,倒不必计较。
&esp;&esp;“闭嘴!”
&esp;&esp;宋玉亭不接小太太的话,宋老爷子倒是不耐烦地喝了她一声,他这会儿也正戴着老花镜,仔细地看报纸呢,看来是听小太太读过一遍,自个儿再细看的——小太太倒也是聪明伶俐,本是瘦马出身,读书认字那都是自然的事情,这一条就胜过寻常姬妾许多,只是到底一辈子没有出门工作过,无非是从瘦马院子里到宋家院子里,见识也的确短浅了。
&esp;&esp;“小八的婚书稿子呢,拿来。”
&esp;&esp;被喝了这一声,小太太也老实多了,面上不敢带出丝毫不快,进里间取出底稿来——其实这也不能说是底稿了,已经取得了女方同意,只等着良辰吉日去衙门登记存档,领出结婚证来的。宋老爷又仔细看了几遍,摇头叹道,“不成,不成,太苛刻了,全都重拟!”
&esp;&esp;“老爷!”
&esp;&esp;小太太受不住了,红了眼嚷道,“李姑娘一家可都指着咱们家过日子那——”
&esp;&esp;肯签老式婚书的,无非几种情况,或者是思想的确老旧,或者是条件的确高攀了,或者是有求于人,当然三者兼备的也不是没有。如此强弱悬殊,若结亲时婚书还签得和谢六姐的版式一般宽宏,难怪小太太感到不平了。宋老爷瞪了小太太一眼,道,“说得好,难道六姐的王夫,不是阖家指着六姐过日子?普天之下,还有谁不指着六姐过日子那?”
&esp;&esp;“条件再悬殊,能有六姐和王夫之间悬殊吗?我就问你,咱们家这点条件,可能和六姐相比?婚书若签得比六姐的婚书还苛刻,这心里该是多自高自大,把自己看得多高?是越过了六姐多少?”
&esp;&esp;一句句话,把小太太问得越来越矮,她还犹自有些不甘心,“这……彼此是你情我愿的事情……旁人,旁人哪里知道呢?”
&esp;&esp;“说得好,这婚书你不去衙门备案的?”
&esp;&esp;牵扯到一大家子的婚书,老爷子也是满脑门子官司,正是烦躁时候,便将桌子一拍,没好气地道,“我和老二还好,我们是生意人,不受待见也就罢了,梗着脖子过日子,只见有没有人拿这一茬来收拾罢了。小八呢?你告诉我,小八在哪里做事?”
&esp;&esp;“……衙、衙门……”
&esp;&esp;小太太终于逐渐明白过来了,“是了,吏目的婚书也是入档的……”
&esp;&esp;“我再问你,六姐已经是买活军军主了,还能升到哪儿去,便是她不忠了,难道她丈夫就敢揭发她了?她这忠贞条款是写给谁看的?”
&esp;&esp;“吏、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