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世伯母的心思,便立刻为其张罗。
&esp;&esp;因郝君书手巧,将新出现在市面上的辣椒做得极好的酱,于是两家合股,尝试发售,果然反响极佳,不过半年功夫,郝家便已是广厦连云的富户了——这里又岔出去夸耀了几句买活军这里做事做工的好处,官府的公道,无人欺压外来户等等。把翩翩看得都要不耐烦了,方才说回正题。
&esp;&esp;说郝君书得了钱之后,便想去做手术,但一来其子参军做了水军,离家在外回不来,家中只有一个小孙子,顾虑着若是下不了手术台,后事不好交代,再者能做手术的医生也随军出征去了,只得又苦等了半年,一切时机方才成熟,于是在云县医院登上手术台。
&esp;&esp;上台之前,还对采风使剖白,说到自己一生中最有盼头的日子,便在这半年之中,脚下虽然依旧犹如刀割,但心中却怀有希望,怀有对明日的祈盼,这是来到云县之前,万无可能抱有的一种情绪。甚而仿佛怀抱着这样的希望,便连身体的苦痛都更能忍受了少许云云。
&esp;&esp;“希望……”翩翩不由得轻声呢喃,她觉得这个词是非常陌生的,倒是祈盼更熟悉一些,她是时常祈盼的,祈盼着今日的客人出手豪爽,大家开心,祈盼着有客人看中了她的脚,把她从这泥沼里拖带出去,祈盼着不要染病,不要怀孕,不要有更红的,脚更小的姑娘来顶了她的位置……祈盼,是时常有的,而希望却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东西,这是……
&esp;&esp;翩翩不算是很聪明的女孩子,但她心里直觉地感到,希望是很危险的东西,一旦对于花舫以外的世界产生了希望,那么,似乎眼下这还算过得去的生活,便立刻显得难堪起来。她们这些花娘子的日子,就如灯下美人一般,实在是禁不起细看的,那强作欢颜唱出的《擘破玉》中,含了多少的凄楚……难道她们自己真的没有一点体会么?
&esp;&esp;但这是不能去想的东西,想得多了,没有任何好处,只会叫人心里难受,便连眼前的快活都没有了。直到有了这一张召集令,事情这才似乎有了一点改变,因为有了另一个去处,有了哪怕只是在心里,可以选择的余地——
&esp;&esp;到买活军那里去……
&esp;&esp;她不由得也跟着默念起了报纸那一面用了加黑来强调的口号,‘到买活军那里去’!
&esp;&esp;去做什么?去做放脚手术,把软绵绵的皮肉和稀碎的骨头切掉,换来行走的自由,从此后……从此后……
&esp;&esp;翩翩望了金娥一眼,似乎想从金娥那里得到一些启发,因为她实在想不出自己从此后能做什么,像她们这样的伎女,只受过一种训练,也只会做一种事,不像是文伎,去了买活军那里或许还能做吏目——买活军那里任用了不少伎女出身的吏目呢。她们呢?只认得几个字,诗词歌赋是不会的,似乎也做不了这种很像样的事情,吏目这种行业,一听便很庄重,总是和她们这样的人十分地不配罢?
&esp;&esp;但放脚手术似乎总有一天还是要做的,买活军那里似乎也是应该要去的,翩翩出神地望着报纸下方,密密小字中的结尾:既然刊登了出来,那手术必定是很成功的,郝君书切掉了后三根脚趾,没有感染,恢复得很好,一个月便能下床走动……
&esp;&esp;今年除夕,她爬上梯子,自己贴了全家的春联。
&esp;&esp;她以前也是伎女,也是小脚伎,这是个有名有姓的人,郝君书,郝君书辣椒酱的那个郝君书,这个伎女从广陵去了川蜀,又从川蜀去了云县,裹足三十年后,她做了手术,有了一个能贴春联的家,而且她爬上梯子之后,还能光靠双脚的力气立在那里,稳稳当当地空出双手,贴了全家的春联。
&esp;&esp;翩翩撇了撇嘴,似乎还想再笑骂两句,‘贴春联有什么好说的,我才不稀罕’,但她的眼圈儿,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通红了。
&esp;&esp;第243章 能嫁人心里就有底了
&esp;&esp;和一般的闺阁小姐比起来, 伎女的生活还是要相对自由一点的,尤其是翩翩、金娥这样的红伎女,连鸨母都是陪着笑脸, 心肝肉儿地叫个不停, 有时连她的亲女儿倒靠后了——鸨母多是前伎女做的, 她的女儿能有什么好归宿?正经人家, 不屑于和她们结亲,不嫌弃出身的, 她们反而嫌弃对方穷困,因此多是也入了行,伺候几年客人,再找个老实的龟奴成亲, 如此一代代都是烟花世家, 专吃这口饭的, 竟都快成正经营生了!
&esp;&esp;鸨母的亲女儿在花舫上也要谨守规矩,不敢和红姑娘顶嘴,若是闹出口舌来, 少不得也要被母亲拉着做筏子给红姑娘看。若是心胸狭小,那就过几年, 红姑娘若还没个归宿,不那样吃香了, 再翻脸拿指甲掐,拿鞭子沾了水抽膝盖后头的嫩肉,最是能折腾人,又不叫客人看得见伤处的地方。不过风月场姐妹们口角厮打的时候虽多, 却也不是没有些江湖义气, 曾经的红姑娘过气了也少有这样糟践的, 鸨母叫人拉去卖了时,或者还会出来求求情,只多是无用罢了。
&esp;&esp;翩翩、金娥家的鸨母,是本地架势人家的外宅,生的女儿是托了大人情,送到宅子里去,记在太太名下当姑娘养了,这也不是什么正经书香,规矩不那样严密,偶尔也会回来探望生母,鸨母总是一个劲催着她回去,丝毫也不敢露出一点思念,又过了没几年,那姑娘也裹足了,从此便不再出来,这几年听说身体也不太好。
&esp;&esp;因此,鸨母白日常常去佛前跪经给主母、女儿祈福,对红姑娘的控制便更松散了点,翩翩和金娥早上打发走了客人,两人莺声燕语,羞羞答答给他说了昨夜如何不堪承受雨露,又怜惜他满背都是被两人情难自禁时抓出的‘猫儿痕’,这肥羊昨夜酒是真喝多了,什么也不记得,真当自己勇冠三军,不由顾盼自豪,又捏了两人的下巴,对嘴儿乱揉,心肝肉儿叫个不停,还真有些被笼络住的样子,又约了今晚再会,一行人在酒楼跟前依依惜别,家里只派了两个健仆来背她们,并没有多的人手跟随,两人一看就知道,这是鸨母又套车去寒山寺了,怎么也要带几个人赶车护卫。
&esp;&esp;家里只有一套车,如此二人便只能坐船回了,两个健仆正好撑船,见豪客依依不舍,路上不免打趣道,“今年是有个好开张了,倒叫这干爹给姐姐们裁几身新衣裳。”
&esp;&esp;做新衣、打头面,这些都是伎女杀肥羊的把戏,翩翩道,“说得是,我们往水门那里去,挑几方帕子荷包来。”
&esp;&esp;这东西是风月场上的开销大户,伎女送头发都要塞在荷包里,还要泡香精,取个留香悠久,招引回头客的意头。姑苏城内大大小小的绣房很多都有这样的生意,那两个健仆不疑有他,笑道,“该的,该的,这干爹着实阔绰,昨夜叫了五两的席面,给我们开发了好几百文赏钱,不该给个销金帕子缂丝包?”
&esp;&esp;这送恩客的东西,都是伎女自己出钱,家里是不管的,两人这是在打趣翩翩金娥,昨夜得了不少赏钱——给家里的钱是昨夜就和鸨母结过了的,健仆不收钱也不会把姑娘送上酒楼。除非成了熟客,才能赊欠少许。姑娘私下得的赏钱,鸨母免不得探问,多少也要交上去一些,不然闹了个搜身搜屋子,那就不好看了。不过这种事情就没有不藏的,鸨母之外,家下人心照不宣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