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去锦州一带便完事了,但六姐又说,东江岛直插建贼后肋骨,深居敌后,荫庇逃到高丽的汉民,可谓是功德无量。又孤悬域外,比锦州一带的官兵还要更苦,更危险。”
&esp;&esp;“建贼是什么样的东西?金钱鼠尾,茹毛饮血,说不得我们的话,写不得我们的字,不过是一群野人!这天下将来不论是姓朱、姓谢还是姓什么,总之轮不到和野猪皮那样的贼酋鬼物去姓!由得这些掳走我们乡亲妇孺,去做他们的苦工,在冰天雪地里被凌虐至死的畜牲姓!”
&esp;&esp;说到这里,连豪生面色通红,没醉也醉了三分,众兵将更是大声赞好,人人想到自家的血泪故事,都是咬牙切齿,叫道,“说得好!建贼该死!该死!”
&esp;&esp;此时凡是在辽东抗击建贼的,哪个没有听过无数家破人亡的故事?被建贼掠走的汉民,编入八旗为奴,如猪似狗,那都是说得好了,其实是猪狗不如,十个人里能有一个活到第二年都不容易。汉民被视为消耗品,死了再抢就是了,那些逃出来的汉民叙说的故事,真能让石人落泪,说是人神共愤都不夸张。这番话说出来,非但众人同仇敌忾,恨敌欲死,就连毛帅听到连豪生的话,都不由微微动容,点头不语。
&esp;&esp;连豪生见众人神色到位,便续道,“因此,六姐让辣椒号无论如何也要来东江岛看一看,再送一些粮食。东江岛的好汉子们太艰难了,六姐的原话——已是冒了极大的危险,还是要想想办法,叫这些好汉子们能够吃饱,吃好!”
&esp;&esp;他说了这许多话,再没有比这句话更动人的了,配合着米饭和蒸腊肠的香味,更是充满了说服力,有些兵将甚至还感动得满面热泪,觉得买活军的支持比这几年来朝廷的口号还要更妥帖得多,便是毛帅,都是神色大缓,眼圈也不由微微红了,哽咽道,“说的是,说的是,这些好汉子跟着我在岛上,食不果腹、衣不蔽体,便是为了和鞑子斗到底,我心里也时常觉得委屈了兄弟们——”
&esp;&esp;他这一番作态,顿时又让酒后官兵激动不已,大嚷着要忠心报效云云,连豪生看在眼里,浅笑而已,暗道这毛帅果然是个能人,只是心胸略微狭窄,怕是卯定了要做东江王,这才对民望如此敏感。
&esp;&esp;当下也不再提此事,只和众人一味吃喝,这一顿众将官一人至少都吃了一斤米,蒸好的八斤香肠全都吃光,可谓是镇守以来难得的饱足。吃完了饭,毛帅又带上自己的心腹,请连豪生到书房密斟,因为他刚去过天港,在东江岛算是消息灵通,便也一并请教谈论朝廷局势,以定将来行止。
&esp;&esp;第126章 东江战略
&esp;&esp;东江岛这里, 平时当然不可能完全和朝廷断绝了往来,他们历来是和登莱传讯, 也时有通航,一方面是要接收登莱的补给,另一方面也是把辽东汉民搬运往山阳道内陆。刚离任不久的登莱巡抚袁大人毫无疑问是毛帅的恩主,前些年登莱的粮草支援是相当及时且充足的,而毛帅也在建贼的后背腹心颇为闹出了一点动静,时而能收复一些失地,虽然都无法久守, 但总的说来,前两年毛帅还是很春风得意的。
&esp;&esp;但自从袁大人离任之后,补给便骤然变少, 东江军不得不陆续弃守岸上的堡垒, 尤其是秋冬季节,都要退到东江岛自保为主,更多的精力用来协助高丽防范鸭梨江, 因冬季鸭梨江上冻之后,建贼可以踏冰而来, 攻势更为狡诈,也十分难以预测, 没有东江军的协助,高丽是很难防守的。这也是对高丽将两道之地开放给汉民居住耕种的回报。
&esp;&esp;从这点来看, 高丽、东江军和辽东逃民,实际上已经结成了牢固的联盟, 彼此间互相扶助, 东江军指望高丽和汉民的粮草, 高丽、汉民则指望东江军的武力保护, 一旦失却一方,如今和建贼僵持的局面都将被打破——当然了,如果建贼南下,势力极大膨胀,那东江军自然也是倾巢之下焉有完卵了。
&esp;&esp;因此,要说东江军现在最需要什么,那自然就是粮草、兵器,所有的补给都需要,还希望朝廷能强势一些,至少维持现有的态势,遏制住建贼,不让他们更加强大下去——目前来说,这个愿望朝廷还是能够满足的,锦州防线还算是固若金汤,建贼被局限在辽东之地,这几年又受到天花的困扰,人口增加得不多,攻势也为之一缓。似乎并看不到他们挥兵南下,肆虐中原的希望——眼下连建贼自己都还没想着‘入主中原’,能下到富饶之地去抢一把已经是心满意足了。
&esp;&esp;至于说东江军能提供什么呢,那就相当的有限了,他们手里有价值的商品实在不多,最多就是高丽的一些特产,但来得也名不正言不顺,哪怕买活军愿意把一些产地的货物给东江军,让他们做经销商,他也找不到合适的目标客户,目前的高丽——君臣都很穷,没有什么油水,说实话,支持东江军已经是竭尽全力了。不论是奢侈品还是大宗商品,都无法形成敏朝本土的规模效应,很难给东江军带来足够的油水。
&esp;&esp;东江军一般也不从高丽人身上打什么主意,他们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对建贼的抢劫,实行的是彻底的游击战术,时常声东击西,乘建贼外出时攻破田庄,带走被奴役的汉民,再抢走其中的积蓄。但这些积蓄,多数也不过是一些粮草、皮毛,要说有什么稳定的收入能和买活军做买卖,那也是没有的。
&esp;&esp;连豪生在来这里以前,就对东江军的窘况有了准备,他先宽慰将领们,“若是九千岁和我等达成协议,由我们买活军来包运辽饷的话,那么我们一定是每年都来的。这里的粮草由朝廷和我们结算,不必过东江军的仗,而且绝对足斤足两,不用派理饷官。”
&esp;&esp;只理饷官三个字,便是说到了毛帅麾下众汉子的心里,他们立刻就唾骂起了朝廷诸公来——皇帝是好的,做官的都是坏的,这大概是所有将士共同的认知了。因为东江军立镇以来,虽然也的确收到过朝廷的粮草和军饷,但却决然没有邸报上所说的那么多,朝廷号称拨给、实际拨给,和东江军最后拿到手的往往是三个完全不同的数字,东江军等于白担了‘虚耗粮草’的名头,却实在地并没有收到这么多的好处,不免就让他们为自己的将来感到忧虑,而去年起,毛帅也不得不派出理饷官去和登莱结账,免得白背了太多黑锅,把自己这个总兵的名号都给背垮了。
&esp;&esp;从这个角度来讲,如果辽饷由买活军包运的话,受伤的实在只有上下其手从中渔利的官员,在东江军、锦州军和中枢来看都是好事,至少在眼前看得见的全是好处。而且连豪生也的确很敬重毛帅——虽然毛帅的小算盘并不比别人少,但他肯在建州腹地率领着老少妇孺折冲周旋,每逢春夏,动辄亲身领兵入建州境内冒险,这就足以说明他除了个人的那些打算之外,抗击外贼的心思是极为坚定的。当人人都想着养寇自重的时候,他纵然有些做土皇帝的小心思,但决心最坚定,也就最值得合作。
&esp;&esp;因此他对毛帅的指点也最精心,先分析局势,指出最基本的补给是一定会有的,而且能足量,一下把大家的劲儿鼓起来了,这才继续分析,“自然了,以朝廷如今捉襟见肘的样子,他们筹措的饷银,自然总是不够的。咱们东江军虽然能战的兵士就这些,但老弱妇孺倒有不少,都是乡里乡亲的,难道就看着他们饿死?咱可不能做建贼那样的事。”
&esp;&esp;这话确然是很有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