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是从粮油铺子做起,也只有这样的人家有开粮铺的底气,比起县令,他们更像是本地真正的统治者。
&esp;&esp;金家自己就是吴兴的大户,而且地位很稳固,这种权势很大程度是建立在佃户对地主无条件的服从上的,金逢春有生以来都毫不怀疑好佃户对好地主的忠心,直到许县就这样轻易地陷落在好佃户手里,她才逐渐迟缓地、恐慌地意识到,原来佃户的忠心并非是毫无条件的,哪怕地主已经做得很宽厚了——张地主在她看来,对手下的佃户并不是多么苛刻——但佃户只要一有机会,一了解到买活军这里的佃租更轻,依然会毫不犹豫地背弃原本的东家,向买活军靠拢。
&esp;&esp;这些佃户甚至还自发地杀掉了几个对张地主异常忠心的庄丁!
&esp;&esp;只要家里多少有些地,不能不为佃户们在买活军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化而战栗,金逢春私下多次推演买活军的手段,她仿佛走向另一个极端,现在瞧着买活军的随便一个什么举措都仿佛用意深远:修路除了做生意、运兵之外,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,那便是吸纳周围村庄里的农户过来做活,还有临城县里到处都在招工,许县连最偏僻的山村都有人来揽活干……在当时,还有人担心临城县的虚实被许县的人探听了过去,但现在来看,这些农户从临城县这里得到的信息更多!
&esp;&esp;买活军有高产的稻种,有教人种地的先生,而且更重要的是,听说只有新占之地的稻子才是配给制——和买活军在临城县的政策一样,先把所有粮草拿走,再按每亩三百斤发还,只要摆脱了新占之地的帽子,比如临城县明年,那便是只收走二百斤,余下的全都归农户自行支配!
&esp;&esp;新稻种,亩产六百斤算是稳稳的,这还是侍弄得不太精心的产量,倘若精细起去做,一亩地亩产六百五十斤……那自己便能落下四百五十斤!这还只是一亩地!
&esp;&esp;什么识字班,什么好布店,什么蜂窝煤,什么套种菜蔬,这都是虚的!最能打动人的就是这实实在在的数字,六百斤一亩,租子只有一半!过个两三年,等许县不再是新占之地,那便只有三分之一的租子!
&esp;&esp;一半的租子,算是行情价,但亩产高了一倍,便等若是没有租子。而且这些信息并不是彬山那些外地人宣扬的,而是来做工的老百姓从当地的老乡口中反复验证的事,徐姓在本地是大姓,两县里很多人都有个姓徐的亲戚,都是在本地至少一百多年的人家了。既然他们口中都是这么说,许县的百姓们便也深信不疑,金逢春后来才知道,很多许县的农户都在商议着要不要迁移到临城县来——临城县原来有一百多个小村落,兵祸之后,凋敝非常,而且很多村落的幸存者不敢再分散居住,便都聚集到了条件相对好些的村子里,如今只有十个村子,但规模都比原来的大。原本的耕地还能照顾得到六成,但也有四成耕地因为距离太远,逐渐被抛荒,许县的农户之前就在商议着要不要逃到这些村子里,他们有些胆大地还向买活军打听县衙对荒地的政策。
&esp;&esp;张地主有没有料到呢?买活军这样的政策,足以让最愚忠的佃户也生出自己的心思。金逢春想他大概是没想到的,便是想到了也无能为力,张地主不可能不让佃户在农闲时出去做工,这等若是强制他们不去挣钱买衣服买肉,庄子内部就要先乱起来。而一旦允许农户外出做活,信息的交换和农户的动摇便根本不是他能左右得了的了。
&esp;&esp;这是一条任何地主都无力抵抗和扭转,又毒又辣的阳谋,也是针对地主的绝户计!任何一个地主,怎么可能和买活军抗衡?金逢春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呼吸都要乱了:许县这样的情况,在江南算是很不错的了罢,其余州县能有什么不同么?她想不出,除非省城,否则其余州县手中能战敢战的兵,也不会比许县多更多!而且,而且便是能战敢战,又能和买活军的那些兵士相比么?!
&esp;&esp;这也就意味着,买活军不断地复制这种做法,便可轻而易举地吃下福建道、江西道甚至是浙江道的诸多州县,本地的乡绅人家抵挡不了,那就真的指望不上什么兵了!而一向是不可撼动的乡绅人家,非但抵挡不了,反而在买活军的策略下显得如此脆弱,几乎是不用买活军如何使力,便会自己翻倒在自以为稳固的基础中!
&esp;&esp;她算是非常投入在买活军里的女娘了,但不知为何,金逢春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,依然情不自禁地害怕起来,她甚至藏在被窝里偷偷地哭了,她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恐惧,好像这世界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而让她恐惧的正是她捉不准其中的规律,也就失掉了对自身的掌控,她所熟悉的一切,似乎都会在这股洪流中翻天覆地,而她能选择——尽管她并非不情愿——只有接受。
&esp;&esp;许县就这样被拿了下来,又过了几天,因为临城县的人也被叫去参与接管许县,他们得到了更多更详细的消息,原来导致佃户作乱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张地主的决定:张地主的庄子将不会用买活军的稻种,而正是这一点让佃户们纷纷自发地产生了献城的念头,经由佃户里常去临城县做活的张二哥牵头,十几个佃户便成了百多个,庄丁中也有很多人立场不坚定,一听说张地主居然不用六姐的稻种,当即倒戈,便酿成了那日黑夜献城的大变!
&esp;&esp;张地主不愿用买活军的稻种——这一点是金逢春能理解的,因为买活军的稻种需要每年育种,否则会发生‘性状倒退’,也就是说,所有引种新稻的区域,便如同落入了六姐的指掌中一般。许县上下对是否引种新稻定然也是众说纷纭,但她也逐渐越来越理解农户们的心思,一旦他们知道了这种新稻,那么谁让他们无法引种,谁就是他们的敌人。死生大仇,犹然可赎,新稻不得种,不可恕也!
&esp;&esp;盐枭刘老大畏惧买活军的威武,农民佃户们垂涎买活军的稻种佃租,吏目们背后的家族急于和买活军做生意,少数几个科举官员软弱无力……这样内部千疮百孔的许县,该如何抵抗买活军的锋锐?张地主其实已意识到事不可为,已经暗地里送走了大儿子一家,但刘老大身为盐枭也自有本领,既然已经狠心入伙,便要找准机会立功,毕竟被他埋伏对了,将这房人拿了下来,张家其余丁口也没能逃出许县,尽数成擒。
&esp;&esp;张家就这么败了,悄无声息,谢六姐去许县走了一遭,杀了许多人,又开了个‘诉苦大会’,便暂时又回临城县办公,金逢春这些临城县的百姓们摘掉了‘新占之地’的帽子,也都十分欢欣鼓舞,他们很积极地打听接下来的招工信息,第一期高级班夏天就要开完了,按条例来说,会有全新的招生考试,就金逢春所知,不少儿郎都摩拳擦掌,预备考入买活军中去打磨打磨自己的武艺。
&esp;&esp;金逢春还在当她的老师,但她并不准备永远当下去,她的目标是军岗中的文职,也要受训,但平日里的工作内容适合发挥她的长处,她自认自己脑子还算灵活,在庶务后勤上是有一手的,也有相当的兴趣。金县尉对她的盘算予以默许——君不见萧何在刘邦手下都能善终呢?历来能管粮草后勤的,虽无赫赫之功,但却无不是君王的腹心人,日后也较容易有善终。
&esp;&esp;买活军拿下了许县……这件事必然又给临城县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改变,而还会有些影响在省府泛起荡漾,在金逢春的见证下,许许多多新式的机器,许许多多的青头贼从云县,从彬山往许县去了,也有一些彬山的买活军女娘在临城县歇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