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这两个都是会说汉语的。
&esp;&esp;梁启铎后来居住在江浙一带,而李秀吉更是在大清境内四处游说他们的爱国人士。两人的官话比赵传薪说的还溜。
&esp;&esp;赵传薪对梁启铎的了解,来自于朴升烈。
&esp;&esp;可对李秀吉的了解,却是来自于历史。
&esp;&esp;这人有点意思。
&esp;&esp;他就喜欢这样容易被热血冲昏头脑的年轻人。
&esp;&esp;哎,年轻,真滴好!
&esp;&esp;他言之凿凿道:“连宇宙中心都在大韩,还分什么大清大韩,都是一样的,一样的。”
&esp;&esp;“额……”
&esp;&esp;梁启铎插言道:“刚刚听苗先生说,要整治李完用那国贼。此言怎讲?”
&esp;&esp;赵传薪义形于色:“当然是弄死这狗贼,方可解心头之恨。”
&esp;&esp;简直比在场的韩国人,还要气愤。
&esp;&esp;在国外,赵传薪向来是放飞自我的,恨不得天下大乱才好。反正,他又没有损失半毛钱。
&esp;&esp;李秀吉直接被赵传薪演技折服。
&esp;&esp;他立即道:“苗兄,若刺杀李完用,带上我一个,别的没有,倒是有一腔热血。”
&esp;&esp;梁启铎赶忙劝阻:“稍安勿躁,此事当从长计议。”
&esp;&esp;刚特么认识的人,你就敢拍胸脯信誓旦旦要一起刺杀亲日派领袖李完用。
&esp;&esp;二逼不?
&esp;&esp;赵传薪却说:“好!就冲秀吉兄弟这份热血,也得带上你一个。”
&esp;&esp;弄死李完用简单,但后续的事,赵传薪需要大量的棒子中二热血青年。
&esp;&esp;这不就主动送上门来了么?
&esp;&esp;梁启铎大急:“杀李完用,自然解气,可木已成舟,李完用即便死了,日本人也一样会得逞。现在最主要的是,要搞清楚李完用和日本人签署的条约中,究竟是什么内容。”
&esp;&esp;赵传薪心说老小子头脑还挺清醒。
&esp;&esp;确实,料敌先机比刺杀李完用重要一百倍。
&esp;&esp;原本轨迹中,日本人就利用韩国群众不明真相的前提,让傀儡韩廷诱骗大韩帝国军侍卫队高级军官,将他们召集到驻韩日军司令部大观亭。
&esp;&esp;然后,以此时皇太子、彼时皇帝李坧名义,宣读了解散军队的诏敕。
&esp;&esp;这打了不少人一个措手不及。
&esp;&esp;换成别人,有些事赵传薪还不会说。
&esp;&esp;但当日他在汉城造谣,第二天就有《大韩每日申报》助攻。
&esp;&esp;通过朴升烈,他了解了这份报纸和背后的工作人员。
&esp;&esp;得知梁启铎也是大韩的独立运动家,还是很积极的那种。
&esp;&esp;李秀吉未来更是热血激愤。
&esp;&esp;既如此,赵传薪便大大方方的说:“我知道有什么内容。”
&esp;&esp;此言一出,四座皆惊。
&esp;&esp;梁启铎呼吸粗重:“当真?快说,有什么内容?”
&esp;&esp;赵传薪说:“细节勿论,主旨有三条。
&esp;&esp;其一,让小李,额,是让李熙退位。
&esp;&esp;其二,是剥夺大韩的立法权。
&esp;&esp;其三,解散大韩军队。”
&esp;&esp;三条内容,石破天惊。
&esp;&esp;梁启铎厉声道:“你是从何而知?”
&esp;&esp;萍水相逢,让他很难相信赵传薪。
&esp;&esp;“别管我从哪知道的,就算是假的,对你没任何损失。但若是真的,我们能有所准备,那好处可就大了。你说呢?”
&esp;&esp;梁启铎听了赵传薪的话,觉得十分在理。
&esp;&esp;热血青年李秀吉已经激动的脸红脖子粗:“李完用,当真罪该万死,连这种条约他都敢签。”
&esp;&esp;此时的李完用,除了能增加大韩百姓的怒气值,用处已经不大了。
&esp;&esp;赵传薪拍拍李秀吉的臂膀:“李完用呢,到时候我让李兄弟亲眼看着他死都成。但眼下当务之急,是如何应对日本人。”
&esp;&esp;梁启铎见赵传薪对这事儿十分上心,不禁又狐疑起来。
&esp;&esp;显然,赵传薪是大清人。
&esp;&esp;一个大清人,为何要积极参与他们大韩的内部事?
&esp;&esp;就因为热心肠吗?
&esp;&esp;但梁启铎不动声色,而是问道:“依苗先生看,我们该怎么应对日本人?”
&esp;&esp;赵传薪没有立刻回答这个问题,而是说:“我们来推理分析一下。如果日本人让大韩皇帝退位,必然就要让皇太子上位,这对吧?”
&esp;&esp;梁启铎怔了怔,旋即点头。
&esp;&esp;赵传薪继续道:“李坧性子懦弱,肯定会成为日本人的傀儡。这时候,日本人就可以解散大韩军队了。那么,你们猜猜,全国百姓会是什么反应?而大韩军队,会不会甘于就范呢?”
&esp;&esp;梁启铎若有所思。
&esp;&esp;李秀吉拍桌子:“百姓必然愤怒,至少要大规模游行示威。”
&esp;&esp;游行示威这种活动,随西风东渐,在东亚逐渐流行起来。
&esp;&esp;有事没事游行一下,表示表示不满之心,惠而不费,多好啊。
&esp;&esp;作为美籍韩侨,李秀吉自然是懂的。
&esp;&esp;因为美国百姓经常玩这个。
&esp;&esp;梁启铎想的更多:“以我猜度,军队高层必然激愤,稍有人煽风点火,便能起燎原之势,将掀起反抗狂潮。”
&esp;&esp;“不错。”赵传薪见两人已经被引导,道破未来会出现的情况,又问:“那么反抗好,还是不抵抗好?”
&esp;&esp;李秀吉第一个跳起来:“自然是要反抗。”
&esp;&esp;梁启铎却犹豫了:“大韩侍卫队5000人,镇卫队只有2000人,且战力不如日本兵,武器也差了些。若全面对抗,怕不是对手,徒增伤亡。”
&esp;&esp;不用赵传薪挑拨,李秀吉便愤怒了。
&esp;&esp;他低吼道:“子明先生,难道因为怕死就不抵抗吗?这样我们岂不是要亡国灭种?”
&esp;&esp;梁启铎语塞。
&esp;&esp;原本“义愤填膺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