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;&esp;李隆基沉默不语,此时他脸上发烫。
&esp;&esp;不是因为他回不上这句话,而是听着杨国忠的惨叫声,仿佛百姓是在砸他。
&esp;&esp;杨国忠为什么有今日地位?
&esp;&esp;除了是杨玉环的远方堂兄外,还有李隆基的偏信。
&esp;&esp;君之所以明者,兼听也;君之所以暗者,偏信也。
&esp;&esp;李隆基一直以为自己超过自己的曾祖父李世民。
&esp;&esp;如果现在盖棺定论的话,他还远远不及。
&esp;&esp;“亡羊补牢,为时未晚。臣会辅助圣人,平定叛乱的。”
&esp;&esp;李瑄一边向百姓招手,一边与李隆基“谈笑风生”。
&esp;&esp;从咸阳过来的路上,李瑄与李隆基几无言语。
&esp;&esp;现为在大庭广众下表现出君臣和睦,要不断与李隆基搭话。
&esp;&esp;李隆基还要开口回应。
&esp;&esp;如果李隆基一直闭口不言,气氛也会不对劲。
&esp;&esp;所以李瑄神色一动,向李隆基说道:“圣人自继位以来,能用到名相,恐只有我了吧!”
&esp;&esp;“姚崇、张说不比你差。”
&esp;&esp;李隆基一听就不爽了,盛世数十年,连一个名相都没有,岂不是说他有眼无珠?
&esp;&esp;“姚崇除了善于治吏,有哪些过人之处呢?”
&esp;&esp;李瑄问李隆基道。
&esp;&esp;“姚崇年过六旬时,还能在骊山跃马弯弓,宛若少年。若姚崇在,贼不足以灭也!”
&esp;&esp;李隆基模棱两可地回答李瑄。
&esp;&esp;他口中的“贼”可以是安禄山,也可以是李瑄。
&esp;&esp;“姑且如此吧!时人都以宋璟和姚崇并列,他清廉强干,像魏征一样犯颜直谏,使吏治更清明,他有没有灭贼能力?”
&esp;&esp;李瑄笑了笑,又以姚崇引出宋璟。
&esp;&esp;救时宰相,有脚阳春。辉煌的开元盛世,姚宋是永远无法绕过去的一个组合。
&esp;&esp;尽管姚宋一个在首席宰相三年,一个在首席宰相四年,在漫长的开元盛世中不算什么,但高楼大厦的基础,都是二人主持下打造。
&esp;&esp;崇善应变以成务,璟善守文以持正。
&esp;&esp;按理说,李隆基追忆姚崇的时候,一定会欣赏宋璟,但李隆基轻哼一声:“宋璟只是一个沽名卖直之人,哪里比得上姚崇?”
&esp;&esp;“卢怀慎和源乾耀有什么样的功绩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