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而《丽人行》,不过是五杨奢靡淫乱的一个缩影。
&esp;&esp;杜甫看到杨国忠的“炙手可热”,但并没有看到杨国忠眉眼中的焦虑。
&esp;&esp;原因就是他在今年正月的时候,再次禀告圣人,说安禄山阴谋造反。
&esp;&esp;但李隆基怎么都不相信。
&esp;&esp;于是,杨国忠一咬牙向李隆基禀告道:“臣敢担保,圣人要是召见安禄山,他一定不敢来长安拜见。”
&esp;&esp;他在长安释放烟雾弹,让安禄山以为他一来就回不去的错觉。
&esp;&esp;杨国忠也觉得安禄山不敢再来长安,他就可以派遣使者,去处死安禄山。
&esp;&esp;心下疑虑的李隆基,下令安禄山到长安汇报军务。
&esp;&esp;让杨国忠想不到的是,安禄山向李隆基回信,三月份他就会到达长安拜见。
&esp;&esp;听说现在已经过潼关了。
&esp;&esp;杨国忠心里清楚安禄山能蛊惑人心,一旦他到长安,一定会向李隆基诉苦,反将他一军。
&esp;&esp;第356章 安禄山的哭泣,鼓角声前奏,天宝十四载
&esp;&esp;安禄山不是一个没心眼的人。
&esp;&esp;当年的“偷羊贼”,在死到临头的时候凭借机智保下性命,并得到张守珪的青睐,可见他随机应变的能力。
&esp;&esp;时天宝十三载,在谋主严庄的提醒下,安禄山明白他还差点时间,未准备完全。
&esp;&esp;严庄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安禄山,现在起事,只有三成胜算。
&esp;&esp;等一年后起事,会有七成胜算。
&esp;&esp;谋反,是风险最大,潜在收益最高的事情。
&esp;&esp;七成胜算,已经非常大了。
&esp;&esp;谋主严庄和狗头军师高尚有故意增加安禄山信心的嫌疑。
&esp;&esp;本来安禄山是不敢来的,但是在严庄和高尚的力劝下,又从留在长安的探子刘骆谷那里得到一些可靠消息,安禄山恢复他曾经上阵杀敌时的勇气,再至长安。
&esp;&esp;杨国忠信誓旦旦地与李隆基打赌。
&esp;&esp;随着安禄山入长安,宣告着杨国忠打赌失败。
&esp;&esp;这一次,安禄山没有沿着大明宫的飞檐翘角路过,他直奔兴庆宫而去。
&esp;&esp;马在兴庆宫外停下后,安禄山气喘吁吁,连滚带爬地来到花萼相辉楼。
&esp;&esp;他自见到李隆基就嚎啕大哭,像是受到极大委屈一样,那声音闻者伤心,听者落泪,不能自己。
&esp;&esp;“禄山何故?”
&esp;&esp;李隆基看到趴在地上的安禄山,风尘仆仆,一脸疲惫,很心疼这个好大儿。
&esp;&esp;“臣是个胡人,不太懂中原的礼仪,只有一片赤心。只是承蒙圣人的宠爱,擢升到今天尊贵的地位,因此受到宰相的嫉恨,臣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死在宰相的手中。”
&esp;&esp;“臣因此而哭泣,因不能侍奉父亲和母亲而伤心。”
&esp;&esp;安禄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李隆基哭诉道,悲痛欲绝。
&esp;&esp;“禄山勿忧,我是相信你的。再也不会听信别人的话了。”
&esp;&esp;“禄山来一次不容易,令人去国库取一万缗钱,赏赐给禄山。”
&esp;&esp;见安禄山如此,李隆基怎会不相信安禄山呢,不仅不再怀疑安禄山,还立刻赏赐一千万钱给他。
&esp;&esp;同时,李隆基心里不满杨国忠瞎折腾,多事。
&esp;&esp;不过李隆基依旧很信任杨国忠,也不打算罢杨国忠相位。
&esp;&esp;现在的李隆基更追求政治上的稳定,他也好没有烦恼,安稳自在。
&esp;&esp;“谢圣人,臣掏心掏肺也要报答圣人的宠信之恩,一定誓死帮助圣人镇住东北的几个部落,让他们明显圣人之威德。”
&esp;&esp;安禄山连忙磕头拜谢,心中长舒一口气。
&esp;&esp;他知道到这种地步,李隆基不会再问罪他。
&esp;&esp;最起码短时间内不会。
&esp;&esp;李隆基又安抚安禄山一阵后,让安禄山回到豪宅中休息,这段时间陪他吃喝玩乐。
&esp;&esp;安禄山想立刻离开长安回范阳,然他不得不听从李隆基的安排。
&esp;&esp;虽然安禄山在长安城中有壮丽的豪宅,里面锅碗瓢盆装点成金,但心里已有变化,这里他一刻也不想多呆。
&esp;&esp;安禄山刚离开兴庆宫,李隆基就将右相杨国忠,左相陈希烈召入勤政务本楼。
&esp;&esp;“臣杨国忠,拜见圣人!”
&esp;&esp;“臣陈希烈,拜见圣人!”
&esp;&esp;杨国忠和陈希烈入楼后先拜。
&esp;&esp;“听了你们的话,险些误会忠臣良将。知道你们将相不和,以后不要再说禄山的坏话了,否则朕会生气治你们罪。”
&esp;&esp;李隆基没有说免礼,而是劈头盖脸一顿训斥。
&esp;&esp;杨国忠没完没了,所以这次李隆基说话很严厉。
&esp;&esp;当然,更多是吓唬杨国忠。
&esp;&esp;“回圣人,安禄山狼子野心,他一定会效仿石勒故事。请圣人派遣大臣到范阳查验范阳军、平卢军的兵甲、粮食,必然有造反的蛛丝马迹。”
&esp;&esp;杨国忠心中焦急,他认定安禄山谋反,力劝李隆基将他杀死,以绝后患。
&esp;&esp;只有杀死安禄山,他才能倾尽全力对抗另外一个大敌李瑄。
&esp;&esp;“国忠,朕派人到你的府上,会不会查到什么?”
&esp;&esp;李隆基盯着杨国忠问。
&esp;&esp;这一下杨国忠语塞。
&esp;&esp;他屁股是不干净,但他只是为自己谋利,而安禄山在危害国家。
&esp;&esp;“圣人,一个胡将有精兵二十万,以及结连契丹、奚、同罗、室韦、靺鞨。他又懂得中原的山川虚实,一旦长驱直入,中原将没有抗衡的力量,请圣人三思!”
&esp;&esp;杨国忠硬着头皮向李隆基阐述安禄山的危害。
&esp;&esp;河北、河南空虚,想毁掉国家,只是安禄山一念之间,哪能如此啊!
&esp;&esp;若安禄山造反,大唐河西、朔方、陇右的兵马根本来不及调遣。
&esp;&esp;更别说远在西域,准备远征的安西北庭军。
&esp;&esp;有的时候,根基破碎,枝干很容易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