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外面不断地在敲门,将李瑄惊醒。
&esp;&esp;李瑄还在想是谁这么无礼呢,就听到弱弱的声音:“阿娘,阿娘……”
&esp;&esp;是李蓁蓁。
&esp;&esp;她自记事以来,第一次清晨没见阿娘,心中自然不安。
&esp;&esp;霜儿和裴灵溪也被惊醒。
&esp;&esp;裴灵溪一想到昨夜的荒唐,很不好意思,立刻准备穿衣。
&esp;&esp;霜儿也是一样。
&esp;&esp;不过最先穿戴好的,还是李瑄。
&esp;&esp;他出内屋后,穿过厅堂,将门打开。
&esp;&esp;李蓁蓁仰着小脑袋打量着李瑄,那声“阿爷”始终未叫出声。
&esp;&esp;即便昨夜阿娘说过这是她最亲近的人。
&esp;&esp;“蓁蓁,你喜欢玩什么,阿爷陪你!”
&esp;&esp;李瑄又一下将李蓁蓁抱起来。
&esp;&esp;李蓁蓁只是吃着手指头,怯生生的,没有回答李瑄。
&esp;&esp;但这一次她也没有闹来闹去。
&esp;&esp;直到霜儿整理好着装出来,她才叫阿娘。
&esp;&esp;没过多久,他们一起食用早餐。
&esp;&esp;餐桌上多一个李瑄,小儿女们都生疏了。
&esp;&esp;好在李瑄吃饭的时候不客气,让小儿女感觉阿爷并不可怕。
&esp;&esp;上午的时候,李瑄陪伴妻儿。
&esp;&esp;下午,李瑄坐上马车,带着妻儿一起去宋国公府,再拜见李适之。
&esp;&esp;马车从李林甫的宅院旁路过,里面空无一人,李瑄颇为感触。
&esp;&esp;第353章 胜业坊中的豪宅,岳父的困难
&esp;&esp;“灵溪,霜儿,你们先回,我带着淞儿,去拜访一下月瑶的父亲。”
&esp;&esp;从李适之府邸出来后,路过胜业坊的南坊门时,李瑄向裴灵溪和霜儿说道。
&esp;&esp;“好!”
&esp;&esp;裴灵溪柔柔地回应一句。
&esp;&esp;淞儿自记事以来,还没见过姜度,两家相距不远,却因为某些原因,不能相见。
&esp;&esp;不像奕儿的外祖父裴泛,可以光明正大地来天水王府看李奕,可以到宋国公府与李适之称兄道弟。
&esp;&esp;转换以后,李瑄另乘一辆马车,和不明所以的李淞从胜业坊的西南坊门进入。
&esp;&esp;“阿爷,这么大的石头,这么长的树,是要干什么的呀!”
&esp;&esp;李淞踮着脚扒在马车的窗前,看着窗外运输石材、木材的车辆,向李瑄询问道。
&esp;&esp;他不像李蓁蓁那样胆小,一天时间,他就不认生两位阿娘日日提到的阿爷。
&esp;&esp;距离李瑄马车不远,在金吾卫的护卫下,一辆辆运输建筑材料的车,由骡马和农夫分离拉拽。
&esp;&esp;由于建筑材料太庞大,往往需要数马并行,非常艰难。
&esp;&esp;李瑄也透过窗口,看到这一幕。
&esp;&esp;他一眼就能看出,这些都是数十年、上百年的上好木材。
&esp;&esp;他不知道这些木材是从哪里来的,但他第一时间想到黄土高原。
&esp;&esp;毫无疑问,黄土高原曾经森林密布,树木参天。
&esp;&esp;从黄河的历史上看,在森林覆盖的时候,黄河下游的河道非常稳定,灾患发生的概率远远低于唐代之后。
&esp;&esp;自从长安被定为王朝国都以后,对黄土高原的烂伐才开始。
&esp;&esp;秦汉时,统治者们大肆建筑宫殿,使森林逐渐锐减。
&esp;&esp;魏晋之时,砍伐速度变缓。
&esp;&esp;而至唐代,黄土高原遭到有史以来最大的砍伐。
&esp;&esp;无数年诞生的森林,在这个时代成为枯桩。
&esp;&esp;大唐对各种行宫的建筑,为历史之最。
&esp;&esp;华清宫、兴庆宫、曲江宫殿群一座座不必要的宫殿,拔地而起,雕梁画栋。
&esp;&esp;权贵们奢糜无度,各种各样的庄园在长安门外。
&esp;&esp;更有现在的五杨,比对炫耀自己的豪宅。
&esp;&esp;郁郁葱葱,变为建筑。
&esp;&esp;李瑄所见到的黄土高原,只有零零星星树林,多数土地被侵蚀成了千沟万壑,迟早会水土流失。
&esp;&esp;人们受制于时代的局限性,没有人意识到黄土高原对华夏中原大地的影响。
&esp;&esp;听李淞懵懂的提问,李瑄忽然想起李隆基要在胜业坊为他再次建造一所豪宅。
&esp;&esp;像是安禄山的豪宅一样,但求庄丽,不限财力。
&esp;&esp;或许这些木材,就是运向属于他的豪宅。
&esp;&esp;“淞儿,这些木头和石头,是建筑宅院的材料。”
&esp;&esp;李瑄这才回应李淞的话。
&esp;&esp;“那一定是很大房子。”
&esp;&esp;李淞又天真无邪地问李瑄。
&esp;&esp;“是很大,但根基很不牢固。”
&esp;&esp;李瑄说了一句李淞听不懂的话。
&esp;&esp;李淞确实听不懂,只是一直看着外面。
&esp;&esp;不一会儿,路过一处正在施工的地方,占地有二百亩,无数人在吆喝着忙碌。
&esp;&esp;高大的柱子被一群壮汉吊着立起来。
&esp;&esp;沉重的铁索,先后被推出。
&esp;&esp;从城外运来的优质土壤,不绝于路。
&esp;&esp;还有数百人在同建筑一面高墙,如火如荼。
&esp;&esp;在没有安全防护下,随时会造成生命危险。
&esp;&esp;又有数百人在埋头掘土挥汗如雨。
&esp;&esp;锯子的声音,敲击的声音,此起彼伏。
&esp;&esp;一些叉着腰,不知道什么身份的人,在不断地催促这些建筑工人。
&esp;&esp;看似井然有序,热火朝天。
&esp;&esp;周围有不少凌乱的木材、石块,堆积如山的废弃铜钉。
&esp;&esp;显然,原本这里就有一座豪宅,但不知什么原因被拆除。
&esp;&esp;看石料和木材,这些都是上等。
&esp;&esp;“这是我的府邸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