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sp;&esp;历史像开一个玩笑,上洛太守王昌龄被杨国忠贬到龙标任县尉,李白听闻后写诗“杨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。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”……
&esp;&esp;杨氏理所当然地接替了上洛的金矿。
&esp;&esp;王维为母守孝,但得知朝政后,心中燃烧的火也已熄灭,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的境界,此时王维已经具备。
&esp;&esp;也是这一年,李白畅游梁园,遇到他人生的第四春,宗氏。让这位漂泊的大诗人,在晚年有所依靠。
&esp;&esp;不是没有人不敢斥责杨氏,今年的寒食,一首“春城无处不飞花,寒食东风御柳斜,日暮汉宫传蜡烛,轻烟散入五侯家”传遍长安。
&esp;&esp;以“五侯”比喻“五杨”,藏在美妙的绝句中讽刺杨氏。
&esp;&esp;李岘是智者,能自保其身,他身为京兆尹,总能化解杨国忠对他的攻势,得到百姓的爱戴。
&esp;&esp;更主要的是李岘身份不一般,杨国忠不能无缘无故罢免。
&esp;&esp;整个朱雀大街上,运送木材和石材的车子,一辆接着一辆。
&esp;&esp;因为五杨要大兴土木,建造豪宅。
&esp;&esp;她们虽是整体,却互相攀比,但凡觉得对方的宅院好过自家,哪怕耗费数十万贯,立刻推倒重新建筑。
&esp;&esp;土木之工,昼夜不止。
&esp;&esp;天水王府已经算优宅,和五杨的宅院相比,小巫见大巫。
&esp;&esp;那城外的荔枝道上,官吏们开始忙碌,哪怕路上有一块石头,都要挪走,有一处凹陷,都要填平。
&esp;&esp;以免不久后,耽误涪陵的荔枝运输。
&esp;&esp;虽然荔枝道是杨国忠提出,李隆基坚决修建,但杨玉环却也有责任。
&esp;&esp;她以为吃到新鲜的荔枝没什么。
&esp;&esp;但八百里加急,是国家最紧急的军情,是关乎国家命运的事情。
&esp;&esp;吃一次荔枝,都要八百里加急。这种本末倒置,会动摇国民。
&esp;&esp;这不是荔枝价值的问题,治理国家,领袖者以身作则,很小的过失都会被放大。
&esp;&esp;一些事情,豪商可以,但官吏不可以。
&esp;&esp;剑南,鲜于仲通意气风发,他领剑南军两万,正式对南诏进攻攻击,以获得他的军功。
&esp;&esp;在杨国忠落魄的时候,鲜于仲通提携了杨国忠,这种微不足道的投资,让他一个豪族,一跃成为剑南节度使,要风得风,要雨得雨。
&esp;&esp;灭掉南诏,为大唐开疆扩土,他成不了李瑄,成为李瑄第二,应该是没问题的。
&esp;&esp;要问鲜于仲通此战胜算几何?
&esp;&esp;鲜于仲通一定会回答“小小南诏,何足道哉”!
&esp;&esp;候鸟路过南诏,北归至范阳,看到的是尘土飞扬,兵马漫山遍野,数十里不尽。
&esp;&esp;安禄山踌躇满志,这一次定要一雪前耻,彻底征服奚、契丹,完成他的大计。
&esp;&esp;李瑄小贼已入西域,想回长安不容易。
&esp;&esp;狗贼杨国忠视他为眼中钉,李隆基老矣,太子迟早继位。
&esp;&esp;安禄山知道,自己时间不多。
&esp;&esp;谁说胡人不能一统天下呢?
&esp;&esp;不要用石勒、苻坚与他相提并论。
&esp;&esp;那柏海之上,冰雪还未融化,有一支叫做“神策”的军队,在巡视黄河源头。
&esp;&esp;新兵们以为当兵就是这样,但老兵们思念上一任边帅策马扬鞭的身影。
&esp;&esp;也不仅仅是赏赐了,更有一种信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