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大唐天将军 第484节(1 / 2)

&esp;&esp;琴台和坐席也摆在沉香亭前。

&esp;&esp;李瑄放下琴后跪坐。

&esp;&esp;凡能看到李瑄,目光皆被李瑄吸引。

&esp;&esp;一袭紫色圆领长袍的李瑄,少年英俊,以独特的气质,坐在灯光和月辉交织的地方。

&esp;&esp;人们觉得他是大才子,没人敢想相信李瑄能跃马持槊,横扫万夫。

&esp;&esp;李隆基期待李瑄指下的音符,更期待李瑄能做出让他心怡的词。

&esp;&esp;他需要这样的“知音”。

&esp;&esp;杨玉环更别说,妩媚又清正的眼眸凝视李瑄,静静等待。

&esp;&esp;“噔……噔……”

&esp;&esp;李瑄轻舒一口气后,缓缓抚琴。

&esp;&esp;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

&esp;&esp;起初的声音,淅淅沥沥,像是细小的雨一样,无比的轻柔与细腻。

&esp;&esp;周围的人好似刚一接触曲调,就被拉入不同的意境之中。

&esp;&esp;那时一种清静悠远的感觉。

&esp;&esp;他们第一时间,脑海中想得是天空中的圆月,还有一种思愁情绪。

&esp;&esp;或许李瑄的琴技不算高超。

&esp;&esp;但李瑄的曲子,有些绝世,让人情不自禁地代入……

&esp;&esp;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

&esp;&esp;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……

&esp;&esp;李瑄继续深入自抚,低缓悠远,飘渺入无。

&esp;&esp;很快,李瑄就觉得自己陷入悦己的状态中。

&esp;&esp;散音松沉而旷远,让人泛起远古之思。

&esp;&esp;泛音则如天籁之音,有一种飞仙之感,在天上,在月中,在云间……

&esp;&esp;按音更为丰富,手指下的吟猱余韵,绵细悠长。

&esp;&esp;李瑄像是在用伏羲琴追逐仙……

&esp;&esp;高处不胜寒,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……

&esp;&esp;泛音象天,散音象地,按音象人,天地人三籁交错,让人心中五味陈杂。

&esp;&esp;琴音变得急促和有力,也代表李瑄的心境。

&esp;&esp;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……

&esp;&esp;最终却是一种介于欢喜和伤感之间的状态,如泣如诉,每一个音符,都让人久久回味……

&esp;&esp;杨玉环看着李瑄的弹奏,不自觉将手放在胸前,她眼中也有盈盈水光。

&esp;&esp;李瑄在弹奏琴弦,而她的心弦,早就被李瑄拨动。

&esp;&esp;她的意识仿佛回到咸阳原的夜晚,在猛虎飞扑而来的时候,李瑄健壮的身躯挡在她前方。

&esp;&esp;他将她抱起,那富有男子汉气息的胸膛贴在她的脸上。

&esp;&esp;倾慕的种子,在那一刻就已经种下。

&esp;&esp;她悔恨自己为追求富贵……

&esp;&esp;以至于李瑄今时今夜在她面前,却像月光一样遥远。

&esp;&esp;她罕见地没有盛装打扮出席夜宴,但李瑄似乎没有多看她一眼。

&esp;&esp;泪水无声无息地留下脸颊。

&esp;&esp;她知道,自己配不上李瑄。她为寿王妻,甚至投入李隆基怀抱,是因为李隆基更有权势,能让她得到她想得到的一切。

&esp;&esp;连远在涪陵的荔枝,都在杨钊的建议下,修一条官道,通过驿站运输过来,保持鲜嫩。

&esp;&esp;天下奇珍异宝任她挑选。

&esp;&esp;她能穿上最华丽的衣服。

&esp;&esp;她是得到了想得到的一切,但也失去了她现在想要得到的。

&esp;&esp;这两年来,无数个午夜梦回,每每泪水打湿衣襟。

&esp;&esp;每有李瑄的战报,她一定要观读,表面的从容,与内心情绪起伏。

&esp;&esp;但也只是仅此而已!

&esp;&esp;李瑄永远是今夜的月亮,她希望李瑄永远如此明亮……

&esp;&esp;意识到自己流下眼泪,杨玉环立刻用手帕拭去。

&esp;&esp;好在,李隆基沉迷音律,没有看见。

&esp;&esp;“啪啪啪……”

&esp;&esp;李瑄曲毕,杨玉环最先鼓掌,她笑得开心,仿佛回到情窦初开的年纪。

&esp;&esp;“大善!”

&esp;&esp;李隆基看杨玉环笑靥如花,也大笑鼓掌。

&esp;&esp;一时间,全场掌声如雷。

&esp;&esp;比安禄山跳完舞的掌声,还热烈十倍。

&esp;&esp;李瑄所奏,确实精彩。

&esp;&esp;“天水王,真才子也!”

&esp;&esp;“此曲清丽深沉,当为名曲,天下传唱。”

&esp;&esp;“这么细腻的曲子,正应中秋,宴会后一定讨要。”

&esp;&esp;“这曲子之妙,恍见李太白诗歌。”

&esp;&esp;“天水王独领风骚…”

&esp;&esp;文人才子争相夸赞李瑄。他们对李瑄没有那么大的政治敌意。

&esp;&esp;不像某些大臣“言不由衷”。

&esp;&esp;“天水王乃千年一遇的英杰。”

&esp;&esp;杜甫对李瑄的曲子佩服不已。他很早就钦佩李瑄就惩治豪强,分地百姓的举动。

&esp;&esp;他认为李瑄是心怀苍生的人。

&esp;&esp;安禄山心里酸溜溜的,暗骂这些士大夫可恶,他并不认为自己的胡旋舞比李瑄的琴曲差。

&esp;&esp;难道会弹琴,真的很高雅吗?

&esp;&esp;“臣所奏非阳春白雪,希望未惊圣人兴趣。”

&esp;&esp;李瑄起身回到李隆基身旁拱手一礼。

&esp;&esp;“太上玄元皇帝说‘大音希声’,庄子说‘至乐无乐’,七郎的境界已经很高了。”

&esp;&esp;李隆基用他信奉的道家去举例,代表他对李瑄琴曲的认可。

&esp;&esp;“多谢圣人赞扬。臣需纸笔,将去年中秋在边塞的词写下。下等之作,一直未敢示人,今曲已出。臣也不怕被议论了。”

&esp;&esp;李瑄准备正式将《水调歌头》写出。

&esp;&esp;“取笔墨纸砚,翰林学士准备抄录!”

&e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