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利品,李瑄碰都不会碰。
&esp;&esp;金银珠宝的十分之一,按照惯例可以留下赏赐将士。
&esp;&esp;其他全部通过河西长行转运,运往长安。
&esp;&esp;牛羊牲畜等战利品,由河陇饲养,长安要的话,送去一些,不要的话就放在这里。
&esp;&esp;就像战马和马匹一样,一定会成立新的牧监。
&esp;&esp;李瑄连年征战,虽然战马折损不少,但获得的战马越来越多。
&esp;&esp;使诸牧监比他当陇右群牧使前更壮大。
&esp;&esp;李瑄还引进西域种马,改良品种。
&esp;&esp;不出意外,几年后牧监官马的数量将超过百万匹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“李帅,这是大非川之战的奏书,请您过目。”
&esp;&esp;颜真卿等人终于将贺表拟订好,交给李瑄。
&esp;&esp;《大非川破吐蕃、擒赞普书》。
&esp;&esp;此记录大非川之战的详细过程,比颜真卿写《大河序》前的战报,详细十倍都不止。
&esp;&esp;这已经不止是贺表,如同一本书籍。
&esp;&esp;从唐吐蕃的恩怨开始写起,指责吐蕃破坏舅甥之盟,破坏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时期的友好。
&esp;&esp;高宗、天后朝、中宗、睿宗,一一陈述其中的关系。
&esp;&esp;一连三次会盟,无数次侵犯,细数吐蕃的罪过。
&esp;&esp;特别是讲到李隆基的时候,李隆基的英明神武和尺带珠丹的残暴不仁,形成鲜明的对此。
&esp;&esp;从开元到天宝五载,将一切战斗归罪于吐蕃。
&esp;&esp;然后就有了“奉圣略,凭天威,以五载七月调四镇之兵,永罚吐蕃”。
&esp;&esp;从最开始的布置,识破吐蕃虚实之计;到唐军以拖延战术,烧毁草地将吐蕃赶到大非川;再到唐军突袭茶卡盐湖、伏俟城,李帅一箭破伏俟。
&esp;&esp;唐军临洮军一万四千骑迂回深入吐蕃腹地,经柏海到花石峡、乌海城。
&esp;&esp;而后唐军围堵大非川,利用地势和吐蕃的心理,不断对其施压。
&esp;&esp;最终吐蕃迫不得已,开始骑兵大战,数十万骑兵战在一起。
&esp;&esp;李瑄率领亲卫和赤水跳荡,尽斩吐蕃十八大猛将。
&esp;&esp;吐蕃骑兵畏惧,气势一泻千里。
&esp;&esp;这是决定胜负的一战。
&esp;&esp;其他的战斗也一一记录,包括大非岭上的内讧。
&esp;&esp;特别是李瑄的战绩,冲阵、斩帅、雪夜追击,不断击杀吐蕃骑兵,和阻截的骑兵。
&esp;&esp;甚至在花石峡刺死假赞普,也被记载。
&esp;&esp;最高潮的地方,当然要属擒拿尺带珠丹。
&esp;&esp;刘单文笔出色,渲染环境,将李瑄的英武描写的活灵活现。
&esp;&esp;估计李隆基看到以后会很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