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李瑄拍了拍尺带珠丹的肩膀,话语中充斥着弦外之音。
&esp;&esp;“李瑄,你冥顽不灵,必不得好死。”
&esp;&esp;尺带珠丹看出来,李瑄和汉人史书上的那些将领一样无政治头脑。
&esp;&esp;“你贪生怕死,今日我俘你,你应该感谢我。”李瑄没有生气,而是缓缓说道。
&esp;&esp;“你糊涂了?”
&esp;&esp;尺带珠丹话语也变得冲起来。
&esp;&esp;“我要不擒你!你回逻些后必死无疑,甚至回不到逻些城!”
&esp;&esp;李瑄笃定道。
&esp;&esp;吐蕃的贵族可都是狠角色。尺带珠丹这样折腾,国内怨声载道。
&esp;&esp;愤怒的人,野心的人,必然会放手一搏。
&esp;&esp;李瑄甚至认为,哪怕没有末氏和朗氏,其他贵族也会向尺带珠丹动手。
&esp;&esp;只是不知道上大名鼎鼎的“玛祥·仲巴杰”是否会和历史上一样掌权。
&esp;&esp;这个人李瑄还没交手过,但他从政治、军事,甚至宗教,都把恩兰·达扎路恭吃得死死的。
&esp;&esp;“我为赞普四十多年,我继位的时候,你父亲李适之还在玩泥巴,国内百姓、都对我心悦诚服,谁会杀我?谁敢杀我?”
&esp;&esp;尺带珠丹装腔作势地说道,实际上李瑄的话,让他陷入纠结之中。
&esp;&esp;他年富力壮,没有选定赞普继承人。
&esp;&esp;国内肯定会一番争斗,本就衰弱的吐蕃,命运是如何呢?
&esp;&esp;如果唐军运送物资到柏海一带,会不会在来年立刻进攻吐蕃呢?
&esp;&esp;虽柏海距离逻些数千里路,十分险峻。但准备妥善,以李瑄的能力很有可能攻入逻些城。
&esp;&esp;“哈哈,赞普请拭目以待。等你们的使者到长安,会将国内的消息传递给你。”
&esp;&esp;李瑄笑了一声。
&esp;&esp;武街之战之后,吐蕃求和,想以平等的礼节见李隆基。被李隆基断然拒绝。
&esp;&esp;这一次大战,吐蕃一败涂地,连求和的机会都没了。
&esp;&esp;他们害怕唐军会继续攻击,八成会选择向大唐俯首称臣,献上大量的金银珠宝,规定每年的上贡物品。
&esp;&esp;哪怕是像回纥那样臣服。
&esp;&esp;有的时候,臣服并不是真正的服从,而是休养生息,以图东山再起。
&esp;&esp;这样的例子,古今有太多太多。
&esp;&esp;“我不信!”
&esp;&esp;尺带珠丹只要咬牙吐出这三个字。
&esp;&esp;李瑄这次没回应,向亲卫一挥手。
&esp;&esp;廖峥嵘下马拱手。
&esp;&esp;“吐蕃赞普交给你了,不论去哪,务必要让他毫发无损,他可是圣人思念的人。”
&esp;&esp;李瑄向廖峥嵘吩咐道。
&esp;&esp;他觉得一旦战斗结束,李隆基定会第一时间,让他回长安献俘,以向天下百姓和域外百国炫耀功绩。
&esp;&esp;在丝绸之路上,吐蕃一直被认为是能和大唐叫板的国家。
&esp;&esp;现大唐一战灭敌三十三万,擒拿吐蕃赞普,杀吐蕃首席宰相,擒吐蕃大臣数十,擒吐蕃叶如如本,擒吐蕃内四王之中的吐谷浑小王、象雄王、党项王,擒吐蕃附属的通颊王,降伏苏毗王,斩吐蕃元帅那囊·尚杰斯秀亭,斩、擒拿吐蕃大将、诸附属王子数十。
&esp;&esp;这种耀眼的功绩,放在古代,能相比的也屈指可数。
&esp;&esp;主要是吐蕃因为雪域高原变暖,蓬勃发展后,变得太强大了。
&esp;&esp;华夏的周围的胡人国度,唯有鼎盛时期的匈奴和突厥可以比较。
&esp;&esp;“遵命!属下一定安安稳稳护送吐蕃赞普回湟水城。”
&esp;&esp;廖峥嵘领命。
&esp;&esp;尺带珠丹看自己被李瑄的亲卫架着,想说什么,却没有说出口,只能低下头,精气神仿佛被抽空。
&esp;&esp;其他的吐蕃诸王大臣,李瑄上前询问他们的身份后,让赤水跳荡将他们押回柏海。
&esp;&esp;他们部落,正在由高秀岩、安思顺进攻。
&esp;&esp;届时唐军一定会获得不菲的财宝。
&esp;&esp;“启禀李帅,这是一支金箭,像是传说中的赞普金箭。”
&esp;&esp;亲卫在脱吐蕃近卫军铁甲的时候,看到一支七寸金箭,立刻交给李瑄。
&esp;&esp;战斗结束,吐蕃尸体身上若着盔甲,哪怕是皮甲,也会被脱走。
&esp;&esp;铁甲最轻也得三十多斤,重的甚至五六十斤,哪怕不穿,回炉重造也是大量的资源。
&esp;&esp;“是赞普金箭!”
&esp;&esp;李瑄把玩一下七寸小箭,知道这不可能是赝品。
&esp;&esp;赞普金箭贯穿吐蕃从松赞干布以来的历史,是吐蕃最贵重的赞普信物。
&esp;&esp;他将赞普金箭呈给李隆基,就算地方文武献上金山也比不上。
&esp;&esp;清理完战场,李瑄回到柏海。
&esp;&esp;又是惊起将士们阵阵惊呼。
&esp;&esp;李瑄在想如何在柏海、巴颜喀拉山口、香日德驻扎兵马。
&esp;&esp;现在已经抓住尺带珠丹,其中许多骑兵来自河东、朔方。
&esp;&esp;战后一定要回去,他总不能把河东、朔方骑兵都截留。
&esp;&esp;既然是防守,要派遣以步兵为主的边军。
&esp;&esp;在李瑄看来,接下来只要牢牢守住这三处地域,吐蕃反攻的可能性不大。
&esp;&esp;柏海是练兵地,将香日德河和巴颜喀拉山口设立为关隘。
&esp;&esp;柏海连接两段,随时可以支援。
&esp;&esp;一番游走观察后,李瑄决定建立神威军在柏海,步兵一万人,骑兵五千人,皆为双马骑兵。
&esp;&esp;建立绥戎军在巴颜喀拉山口,步兵五千人,骑兵两千人。
&esp;&esp;建立定戎军在香日德河,步兵四千人,骑兵一千人。
&esp;&esp;李瑄打算说服李隆基招募扩充,而非调遣兵马。
&esp;&esp;如果招募,更符合李瑄今后的战略。
&esp;&esp;他会从吐谷浑、党项、苏毗、白兰羌等部招募一批人。
&esp;&esp;“启禀李帅,在星宿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