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“颜真卿拜见李将军!”
&esp;&esp;颜真卿激动,向李瑄拜谢道。
&esp;&esp;判官是节度使最重要的僚属,已经超过他的预期。
&esp;&esp;颜真卿并不知道他未来的人生,当了几年醴泉尉,郁郁不得志。
&esp;&esp;自己好友又与李将军熟识,所以萌生投笔从戎的念想。
&esp;&esp;从他的诗中就能看出,他没少仰慕当世的将领。
&esp;&esp;“颜县尉可立刻向朝廷递交辞呈,届时我们一同去河陇。”
&esp;&esp;李瑄又笑着向颜真卿说道:“有时间,我还要向颜县尉讨教书法。”
&esp;&esp;“醴泉无事,属下十日之内,必办理好辞呈,只要李将军有请,属下莫不应是!”
&esp;&esp;颜真卿以属下相称,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,一定要寻找时机,献策建功。
&esp;&esp;“是李大来了啊!这位是?”
&esp;&esp;李适之得知李瑄在前厅请客,特来看看。
&esp;&esp;“此是醴泉尉颜真卿,孩儿新征的河西判官。”
&esp;&esp;颜真卿和李琚起身拜见李适之后,李瑄向李适之介绍道。
&esp;&esp;“那一定是大才了。”
&esp;&esp;李适之听到是李瑄新任的判官,顿时正视颜真卿,他知道李瑄的眼光不会错。
&esp;&esp;“颜清臣不仅有才干,还能写出绝世好字,形更甚王摩诘。”
&esp;&esp;李瑄夸赞道,将颜真卿的两幅字递给李适之看。
&esp;&esp;“妙哉!君将来必是欧阳询、褚遂良那样的大家!”
&esp;&esp;李适之看后赞不绝口,给予极高的评价。
&esp;&esp;随后,李瑄父子留颜真卿和李琚在宋国公府就食,呈上酒肉畅饮。
&esp;&esp;李瑄还拿出从皇宫内送来的西瓜招待,使颜真卿和李琚新奇不已。
&esp;&esp;一直到黄昏,才送他们离开。
&esp;&esp;离开前,李适之请颜真卿写一幅《河陇曲》,他要慢慢欣赏。
&esp;&esp;李瑄晚上没有太早休息,他在书写一些他觉得有利的理财之法,献给李隆基。
&esp;&esp;王鉷虽是巧取豪夺,但他实实在在为李隆基赚取不少钱,使李隆基能将绢前如粪土一样赏赐。
&esp;&esp;龙沙河金矿虽然庞大,但现在每年只产几十斤而已,即便加上其他地方的金银矿,也远不够李隆基挥霍。
&esp;&esp;别李隆基钱不够,心里埋怨他。
&esp;&esp;李瑄需要整理一些真正的理财之法,在不伤害百姓利益的情况下,让国库富裕。
&esp;&esp;这几天已经写得差不多了,今晚就应该能完成。
&esp;&esp;这种不适合在朝堂上说,等明日下朝,李瑄会去兴庆宫拜见李隆基。
&esp;&esp;翌日。
&esp;&esp;最近在朝堂上,李林甫低调很多,看起来面带笑容,比以往更和气了。
&esp;&esp;而且据说李林甫处理政务时更认真,一连几天都是快子时,才回到右相府。
&esp;&esp;李瑄认为李林甫又开始他的隐忍,准备找机会露出獠牙。
&esp;&esp;下一次出手,会吸取教训快准狠,不会拖泥带水。
&esp;&esp;两人朝堂见面,依然只是点点头。
&esp;&esp;大臣们都觉得,李瑄有大城府。
&esp;&esp;按理说李瑄这样的人,更容易拜相才对。但田猎发生的事情,不知太子是何感想?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兴庆宫。
&esp;&esp;在李瑄拜见李隆基的时候,宫中出现一个男子。
&esp;&esp;身材高大,面白多须。
&esp;&esp;李隆基正在和杨玉环、杨玉瑶姐妹玩樗蒲。
&esp;&esp;此男子就拿着记分簿在旁边站着,恭恭谨谨。
&esp;&esp;“此为杨钊,乃玉环的远方堂兄!”
&esp;&esp;李隆基指着杨钊说道。
&esp;&esp;由于杨玉瑶亲自带杨钊来见他,所以李隆基随意封杨钊为右金吾卫兵曹参军。
&esp;&esp;毕竟与玉环娘子关系太远,封赏还是看在杨玉瑶的面子上。
&esp;&esp;“拜见李将军,曾在剑南从军,早就听闻您的大名,吐蕃对您可谓是闻风丧胆。”
&esp;&esp;杨钊一副笑脸,向李瑄一拜。
&esp;&esp;他知道眼前这人不得了,是长安唯一一个能硬刚李林甫的大臣,是他计划中的讨好对象。
&esp;&esp;“圣人面前,哪用向我行礼。”
&esp;&esp;李瑄推脱杨钊的行礼。
&esp;&esp;这家伙还是来长安了。
&esp;&esp;杨钊虽然凭借杨玉环的关系起家,但他左右逢源的本领可高得很。
&esp;&esp;要不然也不可能成为大名鼎鼎的“杨国忠”。
&esp;&esp;杨钊能飞黄腾达,杨玉环有一定因素,但不是主要因素。如杨锜、杨铦等杨玉环叔父的儿子们,都远远没有达到杨钊的高度。
&esp;&esp;“臣失礼,臣见到传说中的李将军,喜难自抑。”
&esp;&esp;杨钊赶紧向李隆基一拜,情商很高。
&esp;&esp;“不碍事!”
&esp;&esp;李隆基没有因为这点小事怪罪,招李瑄来樗蒲。
&esp;&esp;看着李瑄能和圣人贵妃一起,大声呼卢,举止随意。
&esp;&esp;他只能拿着樗蒲文簿记录点数,心中非常羨慕。
&esp;&esp;我杨国忠什么时候,也能这样啊!
&esp;&esp;不过据说李瑄这人有点邪门,而且随时会离开长安,远赴边疆。他主要心思还得放在李林甫身上。
&esp;&esp;这段时间,杨钊通过精密观察,发现李林甫势未绝。
&esp;&esp;都说李林甫气焰下垂,但在杨钊的思维里,李林甫犯下这样的过错,都不被圣人惩罚,何尝不是一种宠幸?
&esp;&esp;等到游戏结束的时候,李隆基观看记分簿,看杨钊“绚校精密”,情不自禁地称赞:“好度支郎!”
&esp;&esp;度支郎是户部负责统计赋税的官吏。李隆基现在不可能将杨国忠弄到户部,这么说只是赞扬杨国忠的计算能力。
&esp;&esp;“君无戏言,三郎将来一定让杨钊当度支郎啊!”
&es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