阵!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之上。我军骑兵的数量不及吐蕃骑兵,身为主帅,必须振奋士气。”
&esp;&esp;李瑄笑着向高适说道。
&esp;&esp;“属下认为,主帅应该立于纛下,指挥千军,主帅有失则前功尽弃。我军猛将多矣,不必李帅以身犯险。”
&esp;&esp;高适再次劝说,语气直白。
&esp;&esp;“李帅,属下赞同高书记之言。既已为主帅,不该随士卒一起冲锋。节度使中,没有这样的例子,哪怕是朔方的王帅,在成为节度使后,一直以指挥千军万马为主。”
&esp;&esp;岑参也对李瑄劝道。
&esp;&esp;他们都是文人,对武力没有明确的概念。
&esp;&esp;武勇,最多百人敌。
&esp;&esp;主帅,是为万人敌。
&esp;&esp;“不必劝说我!项羽每战必先登,我自比霸王,可否?你们就在后方看着我表演吧。等捷报的军文,你们要写漂亮一点。”
&esp;&esp;李瑄自信地说道,还不忘向高适、岑参等开玩笑。
&esp;&esp;随着年龄的增长,时时训练,力气增加,李瑄对冲锋陷阵更自信。
&esp;&esp;他不但披着山文帅铠,还着有精致的内甲。
&esp;&esp;即便被敌人捅到,也难以伤他。
&esp;&esp;天赐他天生神力,就是要他跃马于万众之中。
&esp;&esp;有他和亲卫加入战场,最少可以拯救上千条士兵的生命。
&esp;&esp;“李帅的勇气,是我们无法企及的。我等祝愿李帅凯旋!”
&esp;&esp;高适知道无法劝说,遂一拜。
&esp;&esp;在古今历史上,李瑄也是独树一帜的存在,大诗人统领千军万马,驰骋疆场。
&esp;&esp;高适、岑参等诗人,心中敬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