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&esp;&esp;他没想到李瑄杀的这么狠,数百人一起砍头。
&esp;&esp;只有兴大狱的时候,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。
&esp;&esp;不用说,现在长安以外的大族都很抵制李瑄。
&esp;&esp;“在之前,父亲认为我是完美的人吗?”
&esp;&esp;李瑄没有一丝后悔,反而笑着向李适之问。
&esp;&esp;士人的观念中,即便豪强该死。但李瑄将两郡豪强尽牵连,又做出一下杀死数百人的事情,太像是酷吏所为。
&esp;&esp;“麟之趾,振振公子,于嗟麟兮!当时的士人们,都用《诗经》中的公子比喻七郎。文武双全,计谋无双,为父看不到任何缺点。”李适之如是说道。
&esp;&esp;“话虽如此。但圣人在上,人哪能完美呢!长安人私底下议论李林甫玩弄权术,圣人难道一点都不知道吗?但圣人依然重要李林甫。孩儿动了豪强和一部分士族的利益,以后就只能依托圣人,我的忠心就更能被圣人看到,这是明哲保身的方法。”
&esp;&esp;李瑄虽需要声望,但更需要李隆基对他放心。
&esp;&esp;而且李瑄觉得这样的名声是可以挽回的。
&esp;&esp;能够认同李瑄做法的士人,可以作为志同道合者。
&esp;&esp;“七郎说得有道理。不过为父希望七郎能写几首介绍江南景色美好的诗,正如你的《江南春》一样。让人以为你不是去是任采访处置使,而是在江南游乐。”
&esp;&esp;李瑄的眼光总是很独特。好像一直认为圣人的信任,大于手中的权力。
&esp;&esp;李适之想问圣人已经花甲之年,太子继位怎么办?
&esp;&esp;想想还是没说出口!
&esp;&esp;“我会的!”
&esp;&esp;此事告一段落后,李瑄又问李适之道:“我在临海得知有豪强写奏书污蔑弹劾我,并用重金贿赂李林甫,希望李林甫能美言几句。”
&esp;&esp;“李林甫这老贼会审时度势,前段时间,他主动拿出黄金,并将豪强奏书上呈圣人。圣人看都没看,就将奏书撕毁。”李适之向李瑄回道。
&esp;&esp;这说明李林甫已经猜测到李隆基的心思,所以不再掺和。
&esp;&esp;这也使李瑄无法再整李林甫。
&esp;&esp;“不久前,皇甫惟明贪图军功,率军攻打石堡城。由于急功近利,忽略吐蕃的援军到来,致使陇右军伤亡万人,连陇右节度副使褚羽都战死在石堡城下,圣人震怒!私下还对为父说,若七郎在,不该有此一败!”
&esp;&esp;李适之将这件大事告知李瑄。
&esp;&esp;皇甫惟明在天宝元年大破吐蕃,不仅斩杀吐蕃赞普的儿子琅支都,还斩获五千余吐蕃士兵。
&esp;&esp;去年皇甫惟明千里奔袭,出其不意占领吐蕃的前沿阵地洪济城。
&esp;&esp;接连的封赏蒙蔽皇甫惟明的眼睛,他开始瞄准唐、吐边塞最重要的据点,石堡城。
&esp;&esp;石堡城东靠华石山,西临药水河,正面崖壁陡峭,两侧山峦蜿蜒多姿,如苍鹰展翅,令人望而生畏。
&esp;&esp;它就如钉子一样,扎在大唐的边境前。
&esp;&esp;以至于唐军与吐蕃交战,往往绕开石堡城下的重要通道。
&esp;&esp;它西北是青海湖,西南是黄河九曲之地,几乎遏制住大唐的扩张之路。
&esp;&esp;即便皇甫惟明拿下九曲之地的洪济城,也因石堡城扎在那里,不能长守。
&esp;&esp;皇甫惟明又见李瑄立功后的恩宠,所以准备博取这不世之功。
&esp;&esp;但太过急功近利,加上吐蕃大论莽布支星夜兼程,使其腹背受敌。
&esp;&esp;不仅损失惨重,连之前占领的洪济城都不得不丢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