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大概意思就是过去一年,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,圣人英明。又叙事灭亡突厥的丰功伟绩。
&esp;&esp;所有人都一起再贺,宴会开始。
&esp;&esp;在乐师们的节奏下,乐器虽多,却一点都不杂乱,优美动听。
&esp;&esp;一名名宫女进入大厅,将美酒、点心呈放在矮桌上。
&esp;&esp;美丽的舞姬、歌姬先后上场,为圣人和王公大臣们表演歌舞。
&esp;&esp;有时候乐师们停下,由名动长安的乐师独奏。
&esp;&esp;比如大名鼎鼎的李龟年,他必然会在这样的宴会上独奏几首。
&esp;&esp;李瑄的座位之左为曾经被他在毬场上挑下马的樊衡。
&esp;&esp;他与李瑄不打不相识,一连数次饮酒。
&esp;&esp;在这种宴会上,可以离席去他人面前而坐。
&esp;&esp;还可以玩一些小游戏,增加欢乐。
&esp;&esp;但也要有尊卑规矩,三品之位,不能靠近;圣人之位,更不能仰视。
&esp;&esp;只能是三品大臣,去品级较低的区域。
&esp;&esp;宴厅巨大,座位靠后的话,圣人说话,都不一定听清。
&esp;&esp;李瑄向前后左右的武官敬酒完毕后,拿着自己的酒杯、酒壶,来到文人的区域。
&esp;&esp;腰间挂着金袋,来到此的,李瑄还是第一个。
&esp;&esp;李隆基先邀请一些有名望,在二品以上官职上养老的老臣,到他的案前落座。
&esp;&esp;虽然他们没有实权,但在宴会上,必须以他们为先,连座位都靠李林甫、李适之之前。
&esp;&esp;对于他们,李隆基也不问政事,只是嘘寒问暖。
&esp;&esp;然后李隆基将左相宰相叫上台,欣赏一曲歌舞,对他们勉励。
&esp;&esp;随后韦坚这样的六部尚书、左右仆射上台,同样是一曲歌舞的时间退下。
&esp;&esp;“三郎,你看七郎在诸文人中,何不让他上台,趁此佳节吟诗一首。”
&esp;&esp;杨玉环明眸一动,向李隆基小声说道。
&esp;&esp;相比于李白,杨玉环更欣赏温和有礼,说话又甜的李瑄。
&esp;&esp;李瑄生擒双可汗的壮举,也让杨玉环震撼,像是看到史书中的英雄一般。
&esp;&esp;更何况高力士一直对杨玉环说李瑄的好话。
&esp;&esp;“好。”
&esp;&esp;李隆基对杨玉环百依百顺,立刻让宦官传李瑄上台。
&esp;&esp;李瑄拜礼后,在玉案前落座。
&esp;&esp;诸臣们羨慕地看着李瑄,能被圣人单独邀请,代表他在圣人面前红得发紫。
&esp;&esp;“七郎,酒还畅快吗?”
&esp;&esp;李隆基问李瑄是否尽兴。没有立刻让李瑄作诗。
&esp;&esp;“宫廷美酒,若琼浆玉液,臣荣幸!”
&esp;&esp;李瑄表达道。
&esp;&esp;“本来可以更美好,吏部的事,让我很不痛快。”
&esp;&esp;才过一两天,李隆基没那么容易消气。
&esp;&esp;“圣人英明圣断,他们已受到惩罚,今后大臣们会引以为鉴,为国为民。”
&esp;&esp;李瑄没有说让李隆基扫兴的话。
&esp;&esp;“庞大的国家,还是难以治理,总有附骨之蛆,兴风作浪。也不知道将来我会如哪位皇帝!”
&esp;&esp;李隆基带着感叹,向李瑄问。
&esp;&esp;他很喜欢与李瑄说话,因为李瑄是大诗人。
&esp;&esp;文人向来清高。
&esp;&esp;别的大诗人,从来没有如李瑄一样,说话动听,让他心安。
&esp;&esp;“臣喜爱太宗皇帝的两首诗,一为《重兴武功》的‘垂衣治天下,端拱车书同’,这是煌煌文治。另一为《幸武功庆善功》的‘指麾八荒定,怀柔万国夷’,这是赫赫武功。圣人都已做到,比太宗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。”
&esp;&esp;李瑄把李隆基比做唐太宗李世民。
&esp;&esp;因为李瑄知道李隆基一直以他的曾祖父李世民标榜。
&esp;&esp;“武功上,虽然灭掉突厥,但我感觉还差一点。”
&esp;&esp;李瑄说得李隆基心里美滋滋,但李世民的军功太闪耀,大唐有一大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。
&esp;&esp;更别说“天可汗”时代,所建立的威名。
&esp;&esp;“那就等臣灭掉吐蕃,谁敢不尊您为‘天可汗’,等臣将大唐的版图推至雷翥海(咸海),让大食国年年派使者参拜,您就是天下共主,万古第一人。”
&esp;&esp;李瑄再次向李隆基画大饼。
&esp;&esp;天宝年间,李隆基有迈步汉武之意,雄心勃勃。
&esp;&esp;李瑄画这些大饼,并不是说一定要完成,是让李隆基产生期待,认为只有李瑄一个人能帮他完成这样的功绩。
&esp;&esp;届时,李瑄就算立下再大的功劳,也不会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。
&esp;&esp;因为鸟未尽,兔未死。
&esp;&esp;“七郎真乃不世名将,我会尽快重用七郎。”
&esp;&esp;李隆基听得迫不及待。李瑄战场上的表现,让李隆基认为李瑄有那样的能力。
&esp;&esp;“封侯拜将都不是臣的本意,臣从小听圣人的雄才长大;小时候还觉得圣人是天上的天帝降世。臣希望能做出卫青、霍去病一样的功绩,让圣人的盛世照亮千古。”
&esp;&esp;李瑄心中激动,说起话更加顺口。
&esp;&esp;李隆基口中的重用,一定是拜他为上将。
&esp;&esp;他营造成从小崇拜李隆基的假象,让李隆基心中认为他忠心耿耿。
&esp;&esp;“哈哈!”
&esp;&esp;“七郎的嘴就像抹了蜜一样,三郎是天帝,我是什么呢!”
&esp;&esp;李隆基听李瑄话后抚须大笑,非常开心。
&esp;&esp;杨玉环也趁此向李瑄问。
&esp;&esp;“娘子本就不该在人间,您是天上的瑶池娘娘,下凡与天帝重逢!”
&esp;&esp;李瑄自己都觉得自己的话肉麻。
&esp;&esp;但总好过不要脸的安禄山直接跪下当干儿子。
&esp;&esp;好过安禄山在李隆基面前跳舞扮小丑。
&esp;&esp;“噗嗤……”
&esp;&