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大唐天将军 第104节(1 / 2)

&esp;&esp;大唐三品官以上,会在家门口立长戟一支,表示此家门楣尊贵,有三品紫衣。

&esp;&esp;左相府门前,现立有两支长戟。

&esp;&esp;这是在告诉慕三娘,只要左相府不倒,就会庇护长离。

&esp;&esp;如果是李琅说这番话,慕三娘肯定当放屁。但李瑄不同,他本身就是那支长戟。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“七郎这么快就回来了?”

&esp;&esp;李霅见李瑄回来后打招呼,算算时间,也没多久。

&esp;&esp;“也就听一曲而已,五兄呢?”

&esp;&esp;李瑄问李霅。

&esp;&esp;“正在前厅跪着,等父亲回来责罚。”

&esp;&esp;李霅向李瑄回答道。

&esp;&esp;“不用惩罚五兄,他并没有做错什么。相反,我还因此得知一件大事。”

&esp;&esp;李瑄却说此时就此揭过。

&esp;&esp;“什么大事?”

&esp;&esp;李霅下意识问。

&esp;&esp;“等父亲回来再说。”李瑄没有立刻道名。

&esp;&esp;“我是酒囊饭袋,我没用……”

&esp;&esp;前厅中,李琅跪在地上,自己在抽打自己,很是懊悔一样。

&esp;&esp;更恨自己文不成武不就,不是带着他那帮兄弟吃喝玩乐,就是玩女人。

&esp;&esp;连青楼女子都看德、才与能力,若非是李适之的儿子,他连平民百姓都不如。

&esp;&esp;“五兄,你这是干嘛……”

&esp;&esp;李瑄抓住李琅的手臂。

&esp;&esp;“兄一无是处,以后决心改过自新,学习经典。如果再去青楼,我就自己把自己的手砍下来。”

&esp;&esp;李琅像是大彻大悟一样,以后要读书,考取功名。并且立下狠誓。

&esp;&esp;最起码他要像四兄一样,明经及第。

&esp;&esp;别看他现在是羽林卫的队头,但他知道自己不是上战场的料。

&esp;&esp;像七郎一样战场上取军功,怕是到死都没机会。

&esp;&esp;权贵子弟,没几个和李瑄一样真刀真枪干。

&esp;&esp;“走错道路而知道回头,是古代圣人都会赞许的事情。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。一年前我在干什么,现在又居何位?这就是努力的结果。”

&esp;&esp;李瑄向李琅宽慰道。

&esp;&esp;“七郎在大海的彼岸,为兄只能望洋兴叹。此生能有七郎一成的尊荣,已是幸事。”

&esp;&esp;李琅有自知之明,不敢与李瑄相比较。

&esp;&esp;虽然李瑄很励志,但那是玩命的事情。

&esp;&esp;日落黄昏,李适之拉着脸回来。

&esp;&esp;好事不出门,坏事传千里。他在汝阳王府,就听到李琅在青楼打架的消息。这让他在汝阳王面前很没面子。

&esp;&esp;李适之气冲冲地回来,正准备找李琅算账,却被李瑄拉到前厅。

&esp;&esp;看到李瑄,李适之和颜悦色许多。

&esp;&esp;前厅内,只有李瑄、李适之和李霅父子三人,奴婢一律退下。

&esp;&esp;第86章 李适之的“罗钳吉网”

&esp;&esp;“父亲,大理寺少卿杨璹你可熟识?”

&esp;&esp;李瑄率先向李适之问道。

&esp;&esp;“杨九能力很不错,许多积压的案子被他处理得很完美。”

&esp;&esp;李适之说起杨九一脸欣赏。都论族中排行称呼了,可见关系相当亲密。

&esp;&esp;“杨璹和父亲一直都这么友好吗?”

&esp;&esp;李瑄又问道。

&esp;&esp;“不……杨九是最近才和为父志同道合。他还是官吏中出了名的品美酒高手。”李适之不知李瑄为何这么问,但他知道爱子应该是发现哪里不对,所以老老实实地回答。

&esp;&esp;“父亲有和他喝过酒吗?”李瑄最后问出关键的一点。

&esp;&esp;“他身份不够。不过他多次向我提及家中有极品的新丰美酒,请我去品尝!我承诺有时间会去一次。”李适之想了一下,向李瑄说道。

&esp;&esp;“杨璹真有问题啊!”

&esp;&esp;李瑄听到杨璹勾引李适之去喝酒,就知道他绝对不对劲。

&esp;&esp;“七郎此话怎讲?”

&esp;&esp;李适之赶忙问。李瑄的智慧他是知道的。

&esp;&esp;李瑄将灵翠楼中,杨璹的醉话告知李适之。

&esp;&esp;同时,也将他的分析,说给李适之和李霅二人听。

&esp;&esp;“这……杨璹心机如此之深。”

&esp;&esp;李适之听后不寒而栗。

&esp;&esp;如果杨璹在他喝醉的时候,入宫诬告。

&esp;&esp;李隆基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想到谋反。

&esp;&esp;等李隆基召他的时候,他不会一口否认。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一定会说那是酒后戏言,请求宽恕。

&esp;&esp;那时候就什么都晚了。

&esp;&esp;作为臣子,李适之知道李隆基会将这种动摇他皇位的话当真。

&esp;&esp;届时别说他无法全身而退,连爱子的前途也会尽毁。

&esp;&esp;“杨璹在任大理寺少卿前,一向低调。父亲与他没有仇怨。杨璹背后一定是李林甫。”李霅心中后怕。

&esp;&esp;这么看来,五郎这次架打得不错,相比于这巨大的阴谋,面子都显得微不足道。

&esp;&esp;“也只有这个老贼能想出如此阴险歹毒的计策。”李适之也认定是李林甫所为。

&esp;&esp;“七郎觉得如何去做?”李适之又问李瑄。

&esp;&esp;这种事情不好上奏皇帝,也不能上奏皇帝。

&esp;&esp;“孩儿从军前在渭水桥边劝说父亲少喝酒。只要宰相时时刻刻保住清醒,类似的阴谋诡计不能把父亲怎么样。”

&esp;&esp;“至于杨璹,他将这么大的秘密泄露出去,李林甫若知道,一定不会放过他。明日父亲将杨璹请入左相府,效仿来俊臣对付周兴一样,请君入瓮,威逼利诱,让他彻底投靠父亲,说不定他还掌握了李林甫的把柄。”

&esp;&esp;李瑄思来想去后,向李适之建议道。

&esp;&esp;杨璹明显是李适之的暗棋,能被李林甫所信任,又身居大理寺少卿这样的重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