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张齐丘颓然地说道。
&esp;&esp;活着的李瑄,察觉到事情的不对,一定会将书信送到长安。
&esp;&esp;李适之朝堂上攻击他,李林甫会帮他说话吗?
&esp;&esp;他心中的理由,皇帝会认可吗?
&esp;&esp;王忠嗣对他的看法也会改变。
&esp;&esp;此时此刻,张齐丘有些后悔。
&esp;&esp;本是偏师建功的局面,此战后他接替王忠嗣板上钉钉。
&esp;&esp;现在突厥左厢诸部被破,和他有关系吗?
&esp;&esp;出将入相,面对这样的选择,谁能静下来不被欲望所蒙蔽。
&esp;&esp;这一早,张齐丘忘了念《金刚经》,他的侄儿张勉也未提醒。
&esp;&esp;日晒三杆,军犹不拔。
&esp;&esp;很快,全军都知道突厥左厢诸部被攻破的消息。
&esp;&esp;也知道最先到的五千骑,随手获得军功。
&esp;&esp;无数士兵推举郎将、衙将包围张齐丘。向张齐丘质问:为何一再拖延,阻挠他们的军功。
&esp;&esp;财富和军功,是边军应募的目的之一。
&esp;&esp;好不容易到来的机会,因主将无能而失之交臂,士兵们怎么会不怨恨?
&esp;&esp;张勉狗仗人势,以为呵斥一下,这兵痞就会散去。
&esp;&esp;谁知张勉被衙将、郎将围着,砰砰两脚,踹了个狗吃屎。
&esp;&esp;是谁打得都不知道。
&esp;&esp;边军可不惯着这种臭毛病。
&esp;&esp;张齐丘只能在亲卫的护卫下,向衙将们花言巧语,并立刻拔营起寨,攻击阿波达干等部的营帐。
&esp;&esp;将士们这才平息怒火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高坡。
&esp;&esp;李瑄在指导军医,教他们如何去照顾受伤的士兵。
&esp;&esp;在丰安军城的时候,李瑄就告知过军医,将包扎伤口的布条用沸水蒸煮,然后密封保存,待战场上使用。
&esp;&esp;如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伤口的感染。
&esp;&esp;还有其他一些前世从军的医学知识。
&esp;&esp;外敷内用的药物李瑄不懂,丰安军携带有足够的药物,李瑄让军医不要有顾虑,如果缺乏会立刻派人去中军、后军取。
&esp;&esp;“爱兵如子,不外如是!”
&esp;&esp;李光弼见李瑄战后不休息,还在为伤兵尽心尽力,一改他为将者的理念。
&esp;&esp;他能感受到丰安军对李瑄敬而爱之。
&esp;&esp;大部分将领驭军,士兵只会对其产生敬畏。甚至还多有“畏而心不服”的现象。
&esp;&esp;李光弼也一直在思考李瑄的“一将功成万骨枯”。
&esp;&esp;他问过李瑄,这是不是一首诗,但李瑄只是笑了笑,没有答复。
&esp;&esp;李瑄将伤兵们安顿好后,又将战死将士的尸体找全,运下高坡。
&esp;&esp;程圭让麾下精骑也去帮忙。
&esp;&esp;明天会组织将尸体运回丰安军城。
&esp;&esp;这是最大的极限。
&esp;&esp;如果行军再远一点,尸骨只能就地掩埋,魂魄无法归国。
&esp;&esp;直至日落时,李瑄才躺在地上睡一会。
&esp;&esp;“将军,中军已至。”
&esp;&esp;刚过亥时,罗兴小心地叫醒李瑄。
&esp;&esp;李瑄睁开眼,又突然闭上,告诉罗兴:“这个时候,中郎将该休息,我等也要入眠。”
&esp;&esp;说完,李瑄继续呼呼大睡。
&esp;&esp;这是讽刺张齐丘要战事吃紧的情况下,连续两晚,安营扎寨。
&esp;&esp;罗兴懂了,向佐吏们回复这句话。
&esp;&esp;丰安军无一人去见张齐丘。
&esp;&esp;违抗军令的程圭更不可能去见。
&esp;&esp;张齐丘虽恼怒,却只能强忍着。
&esp;&esp;中军的士兵看到丰安军的战绩,心中对张齐丘更感到失望。
&esp;&esp;翌日凌晨。
&esp;&esp;李瑄一觉起来,精神饱满。但身上的血迹,让李瑄很难受。
&esp;&esp;“将军,这是战报,您看如何?”推官齐冲将战斗的经过以文书写。
&esp;&esp;李瑄接过战报,上面主要记录战斗的死因,李瑄如何去布防,还有战斗的过程。
&esp;&esp;包括李瑄的英勇记录、斩将拔旗、斩帅等等。
&esp;&esp;冲锋陷阵,万人辟易,独杀数百人,斩敌帅颇黎,斩将十数。
&esp;&esp;斩敌两万余人,获得战马两万匹。经略精骑至,追击三十里,再次俘斩过万。获马万匹。
&esp;&esp;其余兵器无计。
&esp;&esp;将来长安的史官一定会依此记录下来。
&esp;&esp;“不单是我一个人,将士们用命,着重笔墨,这样圣人才会给予将士们更多赏赐。”
&esp;&esp;其他方面倒也满意,就觉得对将士们的记录不够,他让齐冲重写。
&esp;&esp;“遵命!”
&esp;&esp;齐沖明白。用半个时辰重书战报,李瑄看后点了点头。
&esp;&esp;这时,程圭和李光弼见李瑄,说是张齐丘召他们。
&esp;&esp;在前往中军大营的时候,士兵们看到李瑄血迹斑斑的盔甲,窃窃私语。
&esp;&esp;“诸位可知?丰安军有个兄弟告诉我,宁远将军昨日神勇,如霸王再世,一个人就杀死上千人。”
&esp;&esp;“嘶!是真是假?难道我们一营都不够宁远将军打?”
&esp;&esp;“千真万确,我也认识丰安军的士兵。突厥的猛将被宁远将军抓在手中,如抓小鸡一样在阵中被砍头。”
&esp;&esp;“我认识丰安军的骑兵,我还知道宁远将军胯下的宝马叫火云马,堪比传说中的汗血宝马,他骑上火云马千军辟易,突厥主帅自不量力,被宁远将军一槊刺死。”
&esp;&esp;“真英雄气概,大丈夫当如是啊!”
&esp;&esp;“起初宁远将军替代陈回光将军时,我还看不起他。现在是我无知。宁远将军真神人也。”
&esp;&esp;“据说宁远将军还是大诗人,写出的诗风靡长安,可惜我看不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