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大唐天将军 第76节(1 / 2)

&esp;&esp;颇黎握紧拳头。

&esp;&esp;他早就知道他的对手是朔方的精锐丰安军。

&esp;&esp;他以为最多巳时就能拿下唐军,现在已经未时。

&esp;&esp;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

&esp;&esp;他明显能感觉到士兵们士气不如之前。

&esp;&esp;他更担心的是唐军援兵到来。

&esp;&esp;如果那样,他们还谈什么与唐军主力决一死战?

&esp;&esp;突厥酋长们也急得团团转,几乎每过半盏茶的时间,就派人来催问。

&esp;&esp;“启禀统领。唐军主力大军还在八十里之外。”

&esp;&esp;就在这时,颇黎派出去的探马回报。

&esp;&esp;“什么!你们有没有探错?唐军怎么会离我们那么远?”颇黎不敢置信。

&esp;&esp;唐军若急行军,按理说最多两个时辰就能到达这里。

&esp;&esp;八十里。

&esp;&esp;按照这速度要到明日。

&esp;&esp;“唐军骑兵呢?”颇黎更关心这一点。

&esp;&esp;“唐军的骑兵与步兵同行,一目了然。”

&esp;&esp;探马回道。

&esp;&esp;“哈哈。唐军的主将一定是如爨宝璧一样的庸才。神明保佑,只要攻破唐军精锐丰安军,必可取胜。”

&esp;&esp;颇黎大笑一声,不再为战局的失利而沮丧。

&esp;&esp;他们突厥复国之初,唐军有一名叫爨宝璧的将领因妒忌黑齿常之的战功,上书请求出击突厥。

&esp;&esp;武则天接到奏书后,让爨宝璧与黑齿常之计议,但爨宝璧刚愎自用,以为胜利只在朝夕,欲独占军功,所以不等黑齿常之同意,便擅自率精兵一万三千人先行,出塞两千余里。

&esp;&esp;最终唐军全军覆没,身为主将的爨宝璧竟然率亲卫苟活逃脱。

&esp;&esp;爨宝璧因此成为突厥汗国的笑柄。

&esp;&esp;显然,颇黎误以为张齐丘是爨宝璧一样的蠢猪。

&esp;&esp;颇黎又派遣更多探马,探查唐军主力的动向,确保万无一失。

&esp;&esp;“统领,我要去战死了,成全我吧!”

&esp;&esp;一旁的悉颉斤向颇黎请命。上次战败,他一直心中有愧。

&esp;&esp;这次他决定亲自为先锋,不成功,便成仁。

&esp;&esp;“我观唐军西面最薄弱,还有五百铁甲由你统领,希望你能一举破敌,不要让儿郎再流血。”

&esp;&esp;颇黎凝视着悉颉斤,郑重地说道。

&esp;&esp;悉颉斤是突厥左厢少有的猛将,能搏斗熊虎。

&esp;&esp;趁唐军疲惫之时,从薄弱处冲突,或许真有机会。

&esp;&esp;“一个时辰以内,若不将丰安军主将的脑袋扭下来,末将提头来见。”

&esp;&esp;悉颉斤豪迈地喊一声,开始做战斗准备。

&esp;&esp;第67章 上架感言

&esp;&esp;明天上架。明天凌晨就不更了,改为中午十二点更新。

&esp;&esp;上架后,一章两千多字,改为三千多字,四千字。

&esp;&esp;上架后日更万字。(不开玩笑,有日万连续五个月不间断的经历)。

&esp;&esp;只希望读者老爷们能给个首定。哪怕养书,请给个首定再养。

&esp;&esp;这很关键。关系到作者有没有动力一天十几个小时高强度更新。

&esp;&esp;另外,说一下本书的主线。

&esp;&esp;书名《大唐天将军》,很后悔起这个名字,因为“将军”这两个字是屏蔽字,在搜不出来,只能通过智能推和少有的推荐吸引读者。

&esp;&esp;和许多读者猜测的一样,主角的目标是天策上将,加尚书令。

&esp;&esp;“天将军”是突厥、回纥、突厥、西域等部对主角的敬称。

&esp;&esp;在安史之乱时先搞定灵武那位。所以开局会来朔方建立威望。

&esp;&esp;实际上主角基本盘不在朔方,这离长安太近,不容易暗地里发展,也不可能发展起来。

&esp;&esp;朔方功勋建立后。一定是面对大唐最大的敌人吐蕃。

&esp;&esp;十七岁节度使。

&esp;&esp;二十一岁拜相,建立政治威望。

&esp;&esp;而后会因为某些冲突、剧情,再次外放为安西节度使。

&esp;&esp;大概会在高仙芝抢劫屠戮石国后,将高仙芝调走。

&esp;&esp;安西才是基本盘。

&esp;&esp;至于和大食的冲突,肯定不会因怛罗斯结束。安史之乱前的西域版图就高宗时代的西域版图。

&esp;&esp;但高宗时代并没有实控至咸海。主角会实现实控,驱逐已经控制那里的黑衣大食。

&esp;&esp;这是前中期的主线,就不明细讲了。

&esp;&esp;不要觉得主角武力夸张,就当穿越后基因突变了。

&esp;&esp;王不过霸,将不过李。李就是李瑄。

&esp;&esp;最后,感谢责编朱砂大大。感谢各位读者老爷的月票、打赏、推荐票。

&esp;&esp;第68章 斩将,当者辟易

&esp;&esp;悉颉斤点骁勇之士五百,披铁扎甲,前阵持攻阵长矛,后阵握普通长矛。

&esp;&esp;颇黎为掩护悉颉斤,在悉颉斤带着甲士即将爬上高坡的时候,特命东面的突厥士兵暂缓攻势,向后退数十步。

&esp;&esp;一群特殊的弓箭手来到半坡。

&esp;&esp;他们手持的弓把手两端,都用兽骨做衬子。他们手中的箭矢也和普通箭矢不同。

&esp;&esp;箭镞为三角形的铁制三叶镞。镞叶上穿有小孔,箭镞的下方带有钻孔的骨球。

&esp;&esp;这种箭矢射出后遇风发响,被称为“鸣镝”。

&esp;&esp;“咻咻……”

&esp;&esp;突厥弓箭手迎风将箭矢射出,一道道声音,犹如无数尖锐口哨合在一起。

&esp;&esp;箭矢不多,却让久战的唐军产生一种背脊发凉的感觉。

&esp;&esp;“是突厥的哨箭,不必害怕。”

&esp;&esp;李瑄手持铁盾大喝一声,令东面的士兵做好防御。

&esp;&esp;“铛铛铛!”

&esp;&esp;这种华而不实的箭矢通常是突厥贵族狩猎、仪仗之用,对唐军造成的伤害微乎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