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直到子时,才肯入眠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翌日。
&esp;&esp;兴庆宫。
&esp;&esp;兴庆宫在长安城的东面,紧靠东外郭城墙,北面为永嘉坊,西面为胜业坊,南面为道政坊。
&esp;&esp;它是李隆基在藩王时的府邸,李隆基荣登大宝后,一再扩建所在的坊,使其到达如今兴庆宫的规模。
&esp;&esp;大唐的中枢,也已经从皇城的太极宫,转移到号称“南内”的兴庆宫。
&esp;&esp;平时朝会、听政,宴乐群臣,一般都在兴庆宫中进行。只有大型的朝会、集会、典礼,才可能会入皇城的太极宫,或者去长安东北的大明宫。
&esp;&esp;天还未亮,群臣在监察御史的带领下,在内门外等待。
&esp;&esp;平明,监门校尉唱籍完毕,百官称在后,在鼓乐齐鸣中,进行长达半个时辰的早朝仪礼。
&esp;&esp;仪礼毕,百官鱼贯而入。
&esp;&esp;兴庆殿深处,皇帝的黼扆已经设好,百官的坐席也已铺开。
&esp;&esp;香案摆放在陛下。
&esp;&esp;薰炉之烟袅袅……
&esp;&esp;李适之和李林甫入兴庆殿后,率领所属的省台官对班于香案前。
&esp;&esp;其他百官跪坐于殿庭左右。
&esp;&esp;“陛下至……”
&esp;&esp;随着监礼官的呼喊,百官起身先拜。
&esp;&esp;一袭金黄色龙袍,头戴冕旒的李隆基,在宫女的拥簇下,步入第一重门。
&esp;&esp;索扇。
&esp;&esp;扇合。
&esp;&esp;当李隆基坐上帝座后。
&esp;&esp;扇开。
&esp;&esp;归于左右。
&esp;&esp;左右羽林军,手持仪仗,从东西阁而入。
&esp;&esp;“拜见陛下!”
&esp;&esp;在通事舍人的礼读下,两位宰相带领文武百官向李隆基再次一拜。
&esp;&esp;“众卿平身!”
&esp;&esp;“谢陛下!”
&esp;&esp;李隆基一抬手后,众臣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。
&esp;&esp;他已经年近六旬,却如同中年人一样,鬓角的头发还是黑色。
&esp;&esp;除了贵气与威严,李隆基身上还有一种风雅的气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