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但如果基数是五千呢?
&esp;&esp;来迎接阿合马的军队和使节团,再加上大明护送他的使节,加起来五千余人。
&esp;&esp;扩大一倍,就意味着有五千多商人跟随他一起出发。
&esp;&esp;这个数字绝对不小了。
&esp;&esp;之后他们一路西行,很快就进入了河西走廊。
&esp;&esp;放在内地,这么庞大的一支队伍,走到哪都会被监管。
&esp;&esp;但在丝绸之路上,沿途地方官吏和军队,都一副习以为常的模样。
&esp;&esp;而且路上又有更多的商队加入他们,等走出河西到达西域的时候,他们的队伍已经扩大到了两万人的规模。
&esp;&esp;丝绸之路的繁华由此可见一斑。
&esp;&esp;这一路上约翰·胡斯也没有闲着,他每日混迹于商团,与大家进行交流。
&esp;&esp;本来他还害怕,这些人会因为他是胡人就排挤他。
&esp;&esp;在大明内陆这种事情实在太常见了,就连那几个因为海贸兴起的城市都不例外。
&esp;&esp;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,虽然这些商团的人谈起自己华夏人的身份,都非常的骄傲。
&esp;&esp;但对他却没有任何的歧视,双方的交流也非常顺畅。
&esp;&esp;尤其是在得知他竟然跟随安平侯学习过,更是另眼相看。
&esp;&esp;甚至和他分享了很多隐秘消息。
&esp;&esp;通过这些人的口,约翰·胡斯对丝绸之路有了更多的了解。
&esp;&esp;也对大明的许多政策,有了更深的体会。
&esp;&esp;比如缴税,现在只要是大明的直控范围,所有商品运输只需要缴纳一次费用。
&esp;&esp;拿着完税证明,就可以将货物运送到任何省份,其他衙门不得二次征收赋税。
&esp;&esp;当然,这只是理论上的,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。
&esp;&esp;比如地方保护……
&esp;&esp;但至少大明内部统一的商业税,不再重复征收过路税,极大的刺激了商业的发展。
&esp;&esp;尤其是他们这些往来丝绸之路搞外贸的,要经历很多国家和势力。
&esp;&esp;以前每经过一个国家一个势力,就要被盘剥一次。
&esp;&esp;国家内部,每一个关卡也会征一次税。
&esp;&esp;这一路上光缴纳的赋税,就远超商品本身数倍。
&esp;&esp;他们往外出售的时候,价格往往是倍,不分商品能达到十倍。
&esp;&esp;很多人只看到了暴利,以为商人赚的很多。
&esp;&esp;却不知道,更多钱被各地关卡征收了。
&esp;&esp;当然,他们确实赚的很多,否则也不会冒着死亡的危险穿越丝绸之路。
&esp;&esp;可那是能顺利往来的前提下,一旦失败别说钱了,连命都得搭进去。
&esp;&esp;大家只看到他们吃肉,没看到他们挨打。
&esp;&esp;现在大明一统天下,组建了贸易同盟。
&esp;&esp;同盟内部也对商业税进行了规定,各国都会征收一点,但数额是固定的,而且数量也不多。
&esp;&esp;最关键的是,贸易同盟国有互助协议。
&esp;&esp;比如各国要互相保护对方的商队等等。
&esp;&esp;这就让他们这些外贸商人的安全得到了保障。
&esp;&esp;安全有保障,商人就有了积极性。
&esp;&esp;税率降低,运送到目的地后物价也会降低数倍,更多的人都能消费得起。
&esp;&esp;消费人群变多,需要的商品就多,贸易就更加繁荣。
&esp;&esp;生产商品的人能赚到更多钱,商人能赚到钱,沿途的各国家各势力的税收增加。
&esp;&esp;消费者也享受到了廉价的商品。
&esp;&esp;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多赢的局面。
&esp;&esp;在这种制度下,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焕发生机。
&esp;&esp;说起来很简单,但能设计出这套制度,并让其真正运行,需要的智慧就很高很高了。
&esp;&esp;这里面的门道,别说是普通人,就算是精英没有人指点也很难揣摩得透。
&esp;&esp;约翰·胡斯自认为是个天才,还跟着陈景恪学习过。
&esp;&esp;可也是亲自走了一趟丝绸之路,与商人群体交谈,才摸到一些门道。
&esp;&esp;之前学习理论的时候遇到的种种迷惑,也得到了解答。
&esp;&esp;越是明白其中的门道,他对陈景恪就越是高山仰止。
&esp;&esp;天下第一智者的智慧,真的不是我们凡人所能企及的啊。
&esp;&esp;-----------------
&esp;&esp;之后他们一路西行,很快就到达了高昌府。
&esp;&esp;这是大明拿下西域后设置的。
&esp;&esp;在这里约翰·胡斯遇到了一个老朋友,杨士奇。
&esp;&esp;杨士奇在这里担任革政局总监,负责指导高昌的新政工作,端的是位高权重。
&esp;&esp;得知老朋友到来他亲自迎接,并带着约翰·胡斯参观了一圈。
&esp;&esp;高昌的情况自然是很差的,别说和关内比,就连敦煌等地都远远不如。
&esp;&esp;但他在这里感受到了一股生机勃勃的气息。
&esp;&esp;汉人和土人百姓混居,双方关系非常和睦,就如一家人一般。
&esp;&esp;大家住的房子很简陋,但屋内装饰却相当不错。
&esp;&esp;框里有馒头,碗里也能见到油腥。
&esp;&esp;大家脸上洋溢着的笑容,说明对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满意。
&esp;&esp;最让约翰胡斯关注的,是汉土关系,大明是如何解决族群差异的?
&esp;&esp;仔细了解过后,他就发现了端倪。
&esp;&esp;四个字,自古以来。
&esp;&esp;拿出史书,全是在讲自古以来西域就是华夏领土,当地土民就是华夏的一份子。
&esp;&esp;只不过后来迁徙到了这里。
&esp;&esp;这些历史还不是虚构的,而是真实发生过的。
&esp;&esp;有了这个基础在,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。
&esp;&esp;这让约翰·胡斯再次赞叹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