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目前来看,在这方面大明的科研体系还是很健康的。
&esp;&esp;随着大批优秀学生学有所成,在新发现方面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。
&esp;&esp;比如他们对空气的组成进行研究,成功分离出了氮、氧、二氧化碳,还有部分稀有气体。
&esp;&esp;阿合马就参与了空气研究实验室,并和队友一起分离出了氢气。
&esp;&esp;在生物学研究方面,也有着重大进步。
&esp;&esp;比如在陈景恪的提示下,他们已经成功弄出了青霉素和链霉素。
&esp;&esp;这两种药物的问世,意义有多大稍微了解过的都知道。
&esp;&esp;除了这些,机械领域他们也同样有研究。
&esp;&esp;毕竟这个世界第一台正式蒸汽机,就是他们手搓出来的。
&esp;&esp;之后又手搓出了第一台机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,还弄出了抽水机。
&esp;&esp;后来这方面逐渐被剥离,弄了个蒸汽机研究院。
&esp;&esp;蒸汽机研究院可不只是研究蒸汽机,同时还研究蒸汽机的应用。
&esp;&esp;他们就搞出了蒸汽机带动的锯子、冲压机等等。
&esp;&esp;不过,虽然被剥离出去了一部分,并不代表就放弃这一块了。
&esp;&esp;恰恰相反,他们将更多精力放在了研究制造机器的机器上面,也就是机床。
&esp;&esp;每隔一两年,都会有新一代机床出现。
&esp;&esp;就在半年前,他们研究出了丝杠传动机床。
&esp;&esp;就是我们常见的一个大螺丝杆,来回转动调整刀架的机床。
&esp;&esp;这个发明对机床领域来说,是划时代的。
&esp;&esp;将来撰写工业发展史书的时候,必然会大书特书。
&esp;&esp;只不过眼下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罢了。
&esp;&esp;就连陈景恪都不知道这一点,毕竟他不是搞机械的,对这方面了解有限。
&esp;&esp;今天他来研究中心,属于是被邀请过来的。
&esp;&esp;陈修远兴奋的道:“院长您看,这就是我们研究出来的小型蒸汽机。”
&esp;&esp;陈景恪看着眼前这一台六尺长,五尺高,四尺宽的长方体机械,也不禁露出兴奋的表情。
&esp;&esp;虽然他对机械方面了解不多,可也知道发动机小型化的意义。
&esp;&esp;可以说,这是蒸汽机从国家走向民间的基础。
&esp;&esp;以后会有越来越多以蒸汽为动力的作坊出现,甚至蒸汽抽水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普及。
&esp;&esp;从蒸汽机发明那天开始,就一直在研究小型化。
&esp;&esp;只是受限于材料和加工精度等方面的问题,始终无法弄出实用性小型蒸汽机。
&esp;&esp;没想到,在这个时候给研究出来了。
&esp;&esp;这让他也不禁很是激动,问道:“怎么样,动力如何?”
&esp;&esp;陈修远说道:“动力方面没有问题,能轻松带动大部分小型设备。”
&esp;&esp;陈景恪又问道:“成本呢……算了,成本不是问题。”
&esp;&esp;“只要能解决批量生产问题,成本就能压下来。”
&esp;&esp;陈修远笑道:“批量生产也没问题,关键的气缸等部件,全都是用丝杠机床加工出来的。”
&esp;&esp;“其实我们能解决小型化遇到的问题,多亏了材料和机床方面的突破。”
&esp;&esp;陈景恪点点头,这点他还是了解的,材料是机械研究的基础。
&esp;&esp;没有材料,也就无所谓机械研究。
&esp;&esp;只能说,材料的突破,解决了小型化最根本的问题。
&esp;&esp;丝杠车床解决了批量生产的精度问题。
&esp;&esp;果然,世界是环环相扣的,一个点的突破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。
&esp;&esp;不过……
&esp;&esp;陈景恪拍了拍他的肩膀,夸赞道:
&esp;&esp;“即便如此,若没有你们十年如一日的研究,也不会这么快就解决蒸汽机小型化的问题。”
&esp;&esp;陈修远被夸的有点不好意思,挠了挠头道:“都是大家的功劳。”
&esp;&esp;看着这名弟子,陈景恪欣慰不已。
&esp;&esp;陈修远是当初书院收养的三百孤儿之一。
&esp;&esp;在书院一边学习,一边去机械班勤工俭学,参与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制造。
&esp;&esp;当时他才十岁出头,只是跟着打打下手。
&esp;&esp;后来选专业,自然而然的就留在了机械专业,并参与了蒸汽机小型化研究室。
&esp;&esp;只是因为材料不过关,小型化进程停滞。
&esp;&esp;大部分老师和师兄弟都转去研究别的了,他选择了留下。
&esp;&esp;后来就成了工作室的负责人,终于在今天拿出了成果。
&esp;&esp;实际上他的天份并不算突出——并不算顶尖天才,还是有一点天份的。
&esp;&esp;能取得这个成绩,真就是九十九的汗水和坚持。
&esp;&esp;对于陈景恪来说,当初收养的孤儿取得成绩,也让他倍觉开心。
&esp;&esp;事实上,陈修远并不是第一个取得成就的孤儿。
&esp;&esp;洛下书院每隔一两年,都会收养一批孤儿进行培养。
&esp;&esp;目前总人数在四千多人,占大明理科人才库的三成。
&esp;&esp;很多重大发现,都有他们参与甚至主导。
&esp;&esp;每每想起此事,陈景恪就由衷的感到开心。
&esp;&esp;心里不止一次畅想,将来后人编撰科技发展史,不知道会如何看待此事。
&esp;&esp;之后他表扬了陈修远和团队其他成员,并许诺会为他们申请民爵。
&esp;&esp;众人都兴奋不已,这可是他们科研工作者,最高荣誉啊。
&esp;&esp;自从民爵颁布以来,已经有九百余人获得。
&esp;&esp;这不是滥发,恰恰相反,因为大明科技进入井喷期,授爵的标准还提高了不少。
&esp;&esp;没有重大发现,你都不好意思提民爵的事儿。
&esp;&esp;甚至很多成果,因为在应用方面表现欠佳,导致民爵申请被押后。
&esp;&esp;之所以有这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