力量。
&esp;&esp;这还不算完,接着又下令,除云南外其余地方皆收缩兵力,以防守为主。
&esp;&esp;又过了不久,再次下令将四边的多余军队抽调回来,只留下防守的兵力。
&esp;&esp;这一下,群臣终于肯定,大明要休养生息了。
&esp;&esp;文官自然是弹冠相庆,太子殿下果然是仁厚之君啊,能够体恤百姓。
&esp;&esp;军方对此自然颇有微词,甚至产生了危机感。
&esp;&esp;但徐达等人仅仅是一句话,就平息了所有的不满:
&esp;&esp;“你们想不想轮休?想不想回家抱婆娘?”
&esp;&esp;于是,大多数将士们顿时老实了下来,毕竟这么多年没回过家,他们也想家了。
&esp;&esp;剩下一小撮战争狂,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。
&esp;&esp;陈景恪也不得不感慨,老婆孩子热炕头,对华夏人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啊。
&esp;&esp;对军队做过调整之后,朱标才开始转向内政。
&esp;&esp;一条条命令通过驿站传达向各州县。
&esp;&esp;主要是命令百官安抚百姓,劝课农桑。
&esp;&esp;其中最主要的有五条:
&esp;&esp;其一深化革新,之前的革新有很多地方执行的并不彻底,这次必须要贯彻到最基层。
&esp;&esp;为此,朱标命锦衣卫、御史台等机构出动,监察天下,督促各地改革。
&esp;&esp;还命吏部制定了考核标准,凡是新法推行不达标的地方,给予相应的处罚。
&esp;&esp;轻则训斥贬官,重则罢官入刑。
&esp;&esp;这带着杀气的命令,让百官心中一惊,想起了这位太子的真面目。
&esp;&esp;他的仁厚,完全是他爹衬托出来的啊。
&esp;&esp;原本因为太子掌权生出懈怠之心的官吏,连忙收起了小心思,做事小心了许多。
&esp;&esp;朱标的第二个举措,是关于流民的。
&esp;&esp;清查流民,能查到原籍的全部送回原籍,查不到原籍的就地落户分配土地。
&esp;&esp;这也就是王朝初期,朝廷手里掌握着大量土地,才能做到的了。
&esp;&esp;第三个举措是关于民生的。
&esp;&esp;五岁以下的幼童,每年每人一只鸡。
&esp;&esp;六十岁以上的老人,每人每年一只狗。
&esp;&esp;这一条的实际意义并不大,主要是为了体现君主的仁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