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6节(1 / 2)

&esp;&esp;朱标也很是认同这一点,不过随即就疑惑的道:“您不是要将他留给英儿用的吗?”

&esp;&esp;朱元璋摇摇头道:“一味的压制并非良策,郁郁不得志很可能会改变他的性情。”

&esp;&esp;“况且天赋固然重要,阅历同样不可或缺,而经验需要去做事才能获得。”

&esp;&esp;“等到你继位,他理应过了加冠之年,也是时候给他锻炼的机会了。”

&esp;&esp;朱标点点头,马上又反应过来不对劲儿,连忙说道:

&esp;&esp;“您瞎说什么呢,您和娘肯定能长命百岁的。”

&esp;&esp;朱元璋不屑的道:“放屁,人生七十古来稀,能活七十咱就满足了,长命百岁你也真敢想。”

&esp;&esp;然后他严厉的道:“你记住,切不可追求那虚无缥缈的长生,否则九泉之下咱不认你这个儿子。”

&esp;&esp;朱标也正色道:“爹您放心,我断不会有此等荒谬之想。”

&esp;&esp;朱元璋点点头,继续方才的话题:“咱一直觉得,治国不就是这样吗,咱能做的比任何人都好。”

&esp;&esp;朱标忍不住说道:“您做的已经足够好了,不弱于历代明君。”

&esp;&esp;朱元璋笑了笑,叹道:“以前咱也是这么想的,可是和陈景恪接触久了才知道,治国真的需要天份。”

&esp;&esp;朱标也沉默了。

&esp;&esp;以前他觉得,自己身为皇太子,接受了最好的教育,站的也足够高,看的肯定也比其他人远。

&esp;&esp;可是和陈景恪相熟之后,才知道什么叫高屋建瓴。

&esp;&esp;在这一点上,大明无出其右。

&esp;&esp;陈景恪虽然没有直接说,大明的制度存在什么问题。

&esp;&esp;可通过断断续续的‘讲史’,让他们看到了很多不足之处。

&esp;&esp;这些缺陷,有的眼下已经暴露出了问题。

&esp;&esp;有些眼下看似不错,但未来必然会出现难以收拾的恶果。

&esp;&esp;朱元璋的感慨来的快,去的更快,迅即就严肃的道:

&esp;&esp;“好好的看着他,若他无二心,就给他荣华富贵。”

&esp;&esp;“若感觉控制不住他,就立即将他除掉。”

&esp;&esp;朱标郑重的点头,然后迟疑了一下说道:

&esp;&esp;“他还未娶妻,要不就让他当驸马?”

&esp;&esp;联姻,是最常用的加固关系之法。

&esp;&esp;朱元璋看了他一眼,问道:“驸马造反的还少吗?况且你忘了李文忠旧事了?”

&esp;&esp;“啊这……”朱标顿时说不出话来了。

&esp;&esp;这也是宋朝之后,开始提防驸马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&esp;&esp;当然,和文官做大也有关系。

&esp;&esp;外戚太容易威胁到文官的领袖地位了,必须打压。

&esp;&esp;至于李文忠,是朱元璋的亲外甥,‘战神’李景隆的亲爹。

&esp;&esp;老朱把他当成亲儿子一样对待,年纪轻轻就大权在握。

&esp;&esp;然而他在驻守严州防范张士诚时,和一个娼妓有染。

&esp;&esp;这是严重违反军纪的事情,按令当处死。

&esp;&esp;朱元璋杀了娼妓训斥李文忠。

&esp;&esp;然后李文忠怕被处罚,竟然要投靠张士诚。

&esp;&esp;虽然最后没有这么做,但作为朱元璋的亲外甥,产生这样的想法都是不可原谅的事情。

&esp;&esp;虽然老朱还是原谅了他,却也是对驸马一类的外姓人,不再如之前那般信仁。

&esp;&esp;大明的驸马难当,估计和这件事情也有关系。

&esp;&esp;洪武朝时情况虽然没那么严重,但真正志在朝堂的人,也不愿意当什么驸马。

&esp;&esp;朱标叹了口气,准备放弃这个念头。

&esp;&esp;哪知朱元璋话锋一转道:“联姻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,不过此事先不着急,先观察几年再说。”

&esp;&esp;“如果他的表现能让咱满意,咱倒也不是不能给他开个特例。”

&esp;&esp;第82章 徐达还朝

&esp;&esp;陈景恪并不知道,朱标竟然产生了让他当驸马的想法,否则绝对吓的睡不着。

&esp;&esp;不过还好,朱元璋心里还是有数的,并没有同意朱标的意见。

&esp;&esp;时间缓缓流逝,很快就到了十月底,离科举开考只剩下几天时间。

&esp;&esp;一股紧张的氛围蔓延开来。

&esp;&esp;读书人脸上在没有了之前的轻松,也很少再有人聚在一起指点江山。

&esp;&esp;然而就在此时,朱元璋来了一个大动作。

&esp;&esp;新任吏部尚书李信,呈送一份多达七千人的名单。

&esp;&esp;别误会,这不是死亡名单,而是吏部统计的在野人才简历。

&esp;&esp;不过,以洪武朝官吏的危险性而言,这也约等于是死亡名单了。

&esp;&esp;陈景恪偶然看到这一大堆简历,那叫一个无语。

&esp;&esp;不是说好的,洪武朝的官狗都不当的吗?

&esp;&esp;怎么这么多狗都不如的东西?

&esp;&esp;吐槽归吐槽,对朱元璋的手段,他再次感到佩服。

&esp;&esp;之前他还在想,光清理地方大户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。

&esp;&esp;朝廷现在的问题是,缺少足够的地方官吏,才给了大户攫取权利的机会。

&esp;&esp;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,只有将缺口补上。

&esp;&esp;可一时间上哪弄那么多合格官吏去?

&esp;&esp;光靠科举选官,哪怕一年举办一次,二十年也填不满空缺。

&esp;&esp;恩荫倒是能可以。

&esp;&esp;可恩荫官靠着父辈关系更容易结党,数量太多隐患更大。

&esp;&esp;陈景恪也一直在想,到底该怎么解决。

&esp;&esp;现在他终于知道了。

&esp;&esp;同时也更清楚的明白了一个道理,永远都不缺想当官的人。

&esp;&esp;不过想想也正常,大明六千多万人口,哪怕识字率只有百分之一,都有六十多万人。

&esp;&esp;这些人里面挑选几千个能当官的,并不困难。

&esp;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