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西域距离长安十分遥远,有几千里之隔。
&esp;&esp;要是靠人力运输传送,没个一年半载是不可能送到的。
&esp;&esp;冯昊收到的奏报乃是不良人用传送术传送来的。
&esp;&esp;可是传送术对于修行者的反噬十分巨大。
&esp;&esp;五品以下的修行者动用传送术会损耗一半以上的修为。
&esp;&esp;哪怕是高品级修行者也会因此元气大伤。
&esp;&esp;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修行者是不会轻易动用传送术的。
&esp;&esp;冯昊越看越眉头紧蹙,最后沉声叹息,摇了摇头。
&esp;&esp;便在这时他听到登楼的脚步声,连忙把密奏收好,恢复了平静的面容。
&esp;&esp;“属下拜见冯大人。”
&esp;&esp;很快赵洵出现在了冯昊的视线里,他走至近前毕恭毕敬的冲冯昊行了一记叉手礼。
&esp;&esp;…
&esp;&esp;…
&esp;&esp;第132章 赵洵誓立军令状
&esp;&esp;“赵洵?你怎么来了?你不是去芙蓉园查案了吗?”
&esp;&esp;冯昊早已将密奏收好,沉声发问道。
&esp;&esp;“回禀冯大人,属下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。”
&esp;&esp;赵洵不卑不亢的说道。
&esp;&esp;“哦?说说看。”
&esp;&esp;冯昊微微眯起眼睛,饶有兴致的问道。
&esp;&esp;赵洵也不犹豫,便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想,从案牍库卷宗中关于异术所得悉数说与冯昊听。
&esp;&esp;冯昊听罢一时间也陷入了沉默。
&esp;&esp;事涉宣怀公主,由不得他不谨慎。
&esp;&esp;毕竟关系到皇家颜面,今上又是一个爱面子如命的人,若是触及到皇家底线,便是冯昊也得吃不了兜着走。
&esp;&esp;“你说的这些可有证据?”
&esp;&esp;赵洵能够明显感受到来自冯昊话语中的寒意,但是他没有丝毫惧意,挺直腰杆道:“属下没有确凿的证据,一切都是属下的推断。不过属下觉得冯大人大可以一试,只要按照属下所说布局,就可以判断到底是不是宣怀公主在幕后主使。”
&esp;&esp;“你可知道各大节度使参加的京师会宴是重中之重,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差池。”
&esp;&esp;冯昊的眼神几乎能够杀人,锐利的犹如鹰隼一般。
&esp;&esp;“属下自然清晓。”
&esp;&esp;赵洵回答的斩钉截铁。
&esp;&esp;“不过属下愿意立下军令状一试。”
&esp;&esp;赵洵坚信自己的判断。
&esp;&esp;他的假设单独拿出来都是支离破碎的,很难有说服力。
&esp;&esp;但结合到一起,却是能够自圆其说。
&esp;&esp;宣怀公主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露出马脚了,只是一开始众人都没有注意。
&esp;&esp;直到南风被擒获,赵洵更加坚信宣怀公主根本就没死。
&esp;&esp;不然凭什么双修对象之一的南风能够容颜不老,而宣怀公主则香消玉殒了呢?
&esp;&esp;难不成是南风把宣怀公主榨干了?
&esp;&esp;不,这不合理。
&esp;&esp;自古都是只有累死的牛,没有耕坏的地。
&esp;&esp;要说被榨干也该是南风被榨干才对。
&esp;&esp;赵洵之所以敢在不良帅冯昊的面前立下军令状,就是因为他已经有了至少八成的把握。
&esp;&esp;这种情况下,搏一搏单车变摩托,赵洵有什么理由不去奋力一试?
&esp;&esp;何况赵洵已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,这个时候退是不可能的。
&esp;&esp;显隆帝这厮本就是个刻薄寡恩之主,若是赵洵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价值,天知道显隆帝会怎么对待他。
&esp;&esp;在朝廷上混,得到君王赏识是必须的。
&esp;&esp;虽然赵洵本人对显隆帝颇有成见,也曾经在心中暗暗发誓:有朝一日要让显隆帝加倍偿还。
&esp;&esp;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,至少眼下双方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实力对比都是云泥之别。
&esp;&esp;赵洵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跟显隆帝翻脸,那样不光是对自己的不负责,也是对成国公一脉以及整个赵氏家族的不负责。
&esp;&esp;“好!本官就欣赏你这份魄力!”
&esp;&esp;冯昊微微颔首赞叹道:“自古英雄出少年,赵洵,本官没有看错你,你也不要让本官失望。这件事就按照你说的办,你需要什么尽管跟本官说,本官会让不良人上下尽数配合你。”
&esp;&esp;“多谢冯大人信任!”
&esp;&esp;赵洵抱拳道:“如此,属下就先退下了,稍后属下会拟出一个详尽的章程交给冯大人。”
&esp;&esp;说罢他弓着身子退了出去。
&esp;&esp;从二层楼退下后,赵洵只觉得神清气爽。
&esp;&esp;在不良帅冯昊面前,他表现出了足够的担当,也赢得了冯昊的赞赏。
&esp;&esp;接下来他就要把计划全部写下来,交由冯昊阅览。
&esp;&esp;只要冯昊觉得没问题拍板了,赵洵就可以安排人手执行了。
&esp;&esp;
&esp;&esp;
&esp;&esp;浩然书院。
&esp;&esp;正自坐在水潭前垂钓的山长一脸悠然。
&esp;&esp;龙清泉陪伴在侧,双手束立。
&esp;&esp;“老三,你觉得这盘棋你小师弟下的如何?”
&esp;&esp;“回禀山长,小师弟这盘棋既是棋子又是棋手。身为棋手,这盘棋下的不算完美。但若按照棋子来论,他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够做到的极致了。”
&esp;&esp;龙清泉并没有正面回答山长的问题,而是打了一个机锋。
&esp;&esp;山长却也并未苛责什么,而是单手捋着胡须笑道:“为师看重的人果然都不会差。这个臭小子颇有为师年轻时候的样子。”
&esp;&esp;听到这里龙清泉不由得惊讶的张大了嘴巴。
&esp;&esp;以往山长虽然也夸赞人,但是绝不会夸赞徒弟有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。
&esp;&esp;山长是什么人?那可是儒家千年一遇的圣人。
&esp;&esp;竟然有书院弟子像山长年轻时候?
&esp;&