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5 《汉书·哀帝纪》第345页赞语:“睹孝成世禄去王室,权柄外移,是故临朝屡诛大臣,欲强主威,以则武、宣”。这个评价被有的学者认为是粉饰虚夸,但从汉哀帝的行为来看,这个评价应是当时人的看法,符合实际,不宜以成败和后世眼光来评判。
&esp;&esp;6 这里使用“外戚传统”而较少使用“外戚制度”,因为外戚是基于情感、礼仪的亲亲关系,平民也有外戚,充满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、感情的纠葛和爱恨,不宜使用生硬冰冷的“制度”来将其抽象。这一点,在外戚与皇帝的关系上最为明显。
&esp;&esp;7 后面又增加一位列侯。
&esp;&esp;8 《汉书·五行志》,第1450页。
&esp;&esp;9 以上两引俱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第4042页。
&esp;&esp;10 例如明朝嘉靖年间“大礼议”事件,一脉相承。
&esp;&esp;11 《汉书·外戚传》,第4002页。
&esp;&esp;12 《汉书·王莽传》在描述这件事情时,紧跟着董宏上书一事,说“后日”云云。但据《汉书》,董宏上书在尊定陶恭王为“恭皇”之前,而《哀帝纪》明言此事在四月,因此董宏上书及被免一事亦应在四月;同时,王莽被免大司马是在七月丁卯,且紧承未央宫宴会事件。所以,《王莽传》里的“后日”云云,并非“后天”,而是“后来”之意。
&esp;&esp;13 《汉书·王莽传》,第4042页。
&esp;&esp;14 校尉是武职的名称。
&esp;&esp;15 《汉书》等皆称之为司隶校尉,其实这个官职是司隶。
&esp;&esp;16 王去疾在刘欣为太子时就为侍臣,所以关系不错。王闳是后来才进入内廷的。
&esp;&esp;17 《汉书·外戚传》,第4006页。
&esp;&esp;18 《汉书·师丹传》,第3509页。
&esp;&esp;19 汉成帝绥和改制,将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;汉哀帝刘欣在建平二年又改回御史大夫,这段政事恰好发生在改名期间。四年后,刘欣又将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。
&esp;&esp;20 《汉书·朱博传》,第3400页。
&esp;&esp;21 今山东菏泽一带。
&esp;&esp;22 邢义田:《秦汉皇帝与圣人》,见氏著《天下一家》,中华书局,2011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