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“你的父亲……口齿伶俐否?”
&esp;&esp;蔡琰也得知了父亲到来的消息,听姑臧君这么问,猜到了父亲此行的来意,叹气道:“若是父亲口齿伶俐,我也无法来将军营中了。”
&esp;&esp;段宁和蔡琰同时沉默。
&esp;&esp;段宁问道:“那……文姬要去见见他吗?”
&esp;&esp;董卓性格暴虐又多疑,蔡邕能被段宁放行去见他,难保董卓不会对他产生怀疑,若是……这恐怕就是父女的最后一面了。
&esp;&esp;蔡琰却摇头,神情淡淡地:“我曾劝他不要为董贼谋,他不听。”
&esp;&esp;“如今董卓势弱,他又来劝降。”
&esp;&esp;“既要做权奸,又想要名声,天下哪有这样两全的美事呢?”
&esp;&esp;蔡琰自嘲地一笑,道:“其实我也何尝不是这样呢?”
&esp;&esp;“既想要做孝顺的女儿,又想有自己的一番事业……”
&esp;&esp;“将军不用顾虑我,就放他去吧,我是他的女儿,也是将军的部下,他是我的父亲,也是汉朝的臣子。”
&esp;&esp;“人总是要在这许多身份中,选出对自己最重要的那一个……”
&esp;&esp;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&esp;&esp;蔡邕没有想到,段宁不仅爽快地给他放行,还给他送了粮食补给。
&esp;&esp;他知道女儿在段宁的帐下,但想到不知自己此行是否有命活着回来,最终什么也没说,谢过段宁后,便辞行继续往西了。
&esp;&esp;半日之后,他在董卓账下谋士李儒的帮助下,顺利进入了弘农县城。
&esp;&esp;他确实是奉王允之命来弘农的,却不是为了劝降董卓。
&esp;&esp;——他是来与李儒合谋,刺杀董卓的。
&esp;&esp;王允和李儒年少相识,当时王允做郡吏,郡太守因得罪小黄门而身死洛阳,王允未及弱冠便进京替上司扶灵回乡,是李儒在洛阳对他多有照顾。
&esp;&esp;“司徒大人早知道士邑不与董相国一条心,只要大人想办法杀了董卓,迎长安的天子回京,司徒大人可以保证赦免董卓帐下文武。”
&esp;&esp;董卓死后,他委身于董卓的黑历史如何处理,也是李儒最担心的问题,蔡邕带来了盖有三公印绶的文书,上面的赦免名单中赫然有自己的名字。
&esp;&esp;李儒得了这免死金牌,这才放下心来,将自己的底牌交予蔡邕……
&esp;&esp;董卓的噩梦,是从杀死弘农王那天起开始的。
&esp;&esp;他从不畏惧血腥,也不信什么鬼神之说。
&esp;&esp;死于他刀下的老弱妇孺不计其数,从未见过所谓报应找上门来。
&esp;&esp;看看那些畏手畏脚的世家吧,四世三公又如何,拿着经文挡在身前,便以为上古圣贤能抵挡刀剑锋利吗?
&esp;&esp;生前既然都不能把他怎样,死后难道还敢找上门来?
&esp;&esp;可自从他在洛阳皇宫,下令毒杀弘农王后,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。
&esp;&esp;他的军队不再是百战百胜,他的政令不再畅通无阻,从前不敢反对他的人,纷纷跳出来,写文章咒骂他的,成了义士,好像只要反对他,这个世间就太平了,汉朝的痼疾就被根除了。
&esp;&esp;他只是杀了个皇子而已,到底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呢?
&esp;&esp;人一旦迷茫,就会变得胆怯起来。
&esp;&esp;他开始穿着护甲出行,对身边的人也开始投以怀疑的目光。
&esp;&esp;于此同时,他又在弘农筑起高墙,杀死弘农本地世家的男子,将女子们都掳到弘农的郡守府,仿照洛阳皇宫的西园,扩建官府的后花园,将那里筑造成专供自己享乐的地方。
&esp;&esp;一边是恐惧和畏缩,一边又是恣意和膨胀。
&esp;&esp;极端的奢靡掩盖极端的不安。
&esp;&esp;渐渐地,李儒等谋士不再劝他休养生息,备战御敌,反而不断告诉他,城墙如今有多高,防御有多牢固,城内的粮食就算是吃上十年,也吃不完。
&esp;&esp;五月,午宴后的郡守府邸,酒气氤氲,熏得人昏昏欲睡,董卓召李儒送来的姬妾回房小息。
&esp;&esp;这名姬妾不是弘农人,董卓不会让本地世家的女子进入他的卧房。
&esp;&esp;李儒将她送来时,告诉她,相国不会留人过夜,侍奉相国的女子也不会活到第二日。
&esp;&esp;在女子惊恐的目光中,李儒给了她一枚糖丸
&esp;&esp;“相国房中没有利刃,糖丸内有一枚金针,这是你唯一活命的机会。”
&esp;&esp;宴席间,糖丸在女子口中已然融化,女子口含金针随董卓入内。
&esp;&esp;趁着董卓阖眼昏睡之机,将金针狠狠扎入其左眼。
&esp;&esp;董卓因为剧痛而惊醒,直接将女子踹下了榻,女子逃跑不及,董卓大喝叫人,门外侍卫冲进来,没有去擒那名女子,却是拿着戟刺向了董卓。
&esp;&esp;然而董卓身穿护甲,士兵力气不够,只是勉强伤了他的手臂,董卓暴怒之下,却是力大无穷,一把将戟抢了过来。
&esp;&esp;其他士兵眼看董卓得了兵器,围着董卓,一时进退两难,董卓挥戟就向一名最近的士兵冲过去,却感到步伐一滞,低头一看,那名女子不知何时扑了过来,死死抱住董卓的脚踝。
&esp;&esp;董卓一气之下,挥戟刺下去,正中女子后背,黑色的血液汩汩涌出,可女子就是不放手。
&esp;&esp;一名士兵眼疾手快,冲上前,砍中了董卓受伤的手臂,又一名士兵大叫着闭眼提刀冲上来,挥刀就是一顿乱砍。
&esp;&esp;后院的动静很快惊动前院休息的牛辅和李傕,两人带着侍卫急忙跑到后院,李儒却在这时悄悄离开的太守府,直奔董卓安置家人的别院。
&esp;&esp;牛辅和李傕忠心于董卓,李儒必须控制住董卓的家人,才能保住自己的小命。
&esp;&esp;李儒的计划天衣无缝,蔡邕得知行刺成功,立刻动身离开李儒的府邸,他要趁着城内还未戒严,离开弘农,前往陕县通知段宁。
&esp;&esp;看守东门的士兵早已被李儒更换为自己人,蔡邕架着马车向城门方向狂奔,远远看见一对母女被士兵们拦下了。
&esp;&esp;蔡邕停下车架,见那妇女虽然穿着仆役的衣服,言行举止却不似平凡人家,便向士兵们出示了李儒的印信,询问母女的身份。
&esp;&esp;“回大人,她自称是在杨氏府上做工的,我看着可不像。”
&esp;&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