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本和先生到位,育婴堂开始每日传出朗朗书生,引得路过之好奇不已,知道有好心人捐了书、请了先生教育婴堂的娃儿们念书,众人反应不一,有人感慨林家仁义,有人替育婴堂的孩子高兴,也有人觉得他们白费功夫,一群女娃儿,又不是公侯府里的小姐,念书有什么用?
是啊。
育婴堂里的女孩儿们也不明白:她们每日花这么多功夫念书,到底有什么用?
善堂见闻
黛玉偶尔会去育婴堂看看,有时候是管家陪着去,但大部分时候都会选择休沐日,由薛虯陪着。
这日也是如此,两人特意换上普通的棉布衣裳,钗环首饰也只寥寥几样,乘上普通的青蓬马车,带着两个下人并两个护卫到外城一座不起眼的小院。
这院子得有几十年了,看上去十分破旧,不过近期应该有修补过,勉强有了几分样子。
育婴堂的主事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,听到消息说薛虯的马车往这边来了,匆忙出来迎接。
薛虯与黛玉下车下马,与主事略寒暄几句,便一同往里头走。
进得大门、越过影壁,是一个不大的院子,数十个小孩席地而坐,乖巧地听先生讲《三字经》。她们没有用纸笔,因为纸笔太贵重,她们舍不得,只是一人拿着根树枝,在泥土地面上划拉。
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女孩儿,从四五岁到七八岁不等。年纪再大些的已经有了点手艺,要赚钱补贴育婴堂,自然没功夫念书了。能允许七八岁的孩子不时刻练习刺绣和纺织,每天空出大片时间让她们学习,已经是主事的仁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