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。”
耶律仁先道:“可我总觉得,似我们这种皇族,又在契丹做过大王高官,宋人不会真放任不管。如若不然,有人心中想重复旧国,总要惹出事来。”
耶律义先听了,不屑在摇摇头:“契丹在的时候,有整个国家,有数十万大军,都被宋军轻松打败了。现在到了开封府做个百姓,还想着翻天?真有人这样,不过反手而灭!”
耶律仁先看着哥哥,面上多沧桑,一条胳膊,做事却非常熟练。虽然一起长大,自己却有些不认识了。这些年,不知道他在开封是怎么过来的,想必并不容易。能够开一间酒楼,自然有宋朝帮衬,也少了他自己的努力。是啊,被俘的契丹将领,还有许多人沉浸在以前,不能真正认识自己。
哥哥说的对,有整个国家,有数十万军队,在幽州尚且不堪一击,现在还能够做什么?杜中宵看起来很和善,但不表示说,如果契丹俘虏造反,不会下辣手。
想了很久,耶律仁先叹了口气:“哥哥说的是。不过,我还是想到牢城营里做事看看。哪怕那里不合适,再不做了也好。终究那里许多熟人,一下子不见他们了,觉得怪怪的。”
耶律义先道:“你决定如此,那就去做。若是有什么事情,只管来跟我说。不过,我们是自己家兄弟,有一句话告诉你。一个月几十贯,不是小钱,朝廷不会一直这样发下去。最多几年之后,只怕你们这些做事的,还是要自寻生路。这些日子自己留意着,若是有机会,及早办下一份产业。在大宋,跟原先在契丹可不一样。开封府是天下第一繁华地,这里最认的东西,就是钱。有钱就什么都有,没有钱就寸步难行,跟契丹可不一样。我这间酒楼看着不大,每年却难赚不少钱,算是个富贵员外。”
耶律仁先道:“是啊,在如此繁华的开封府,哥哥的酒楼确实不起眼。一个月能赚百多贯,是怎么做到的?若是在契丹的时候,这样一间酒楼,一年都赚不了这些钱。”
耶律义先道:“大宋的繁华,岂是契丹能比的?而且,这里是杀猪巷,附近多烟花之地,寻乐子的富人可是不少。那里许多女子,都会让客人到我这里点些吃的,生意自然就好了。”
听了这话,耶律仁先笑道:“这种钱倒是好赚。”
耶律义先道:“也没那么容易。每个月,我要给那些女子许多好处。一不小心得罪她他们,生意就会差许多。这里做这种生意的,许多家呢。”
烟花柳巷这利生意,除了历史上极少国家的极少时期,几乎很难断绝。在宋朝,妓是不犯法的,酒楼里唱歌唱曲的,陪人喝酒的,不知道有多少。不过娼是犯法的,所以大多是以家庭的名义经营。电影电视里花花绿绿的青楼,实际不存在。那些关于古代的事情,很多并不是历史上存在,影视作品中的景象许多是从清末民国的社会风情想象出来的。
这个时代,大酒楼附近,一般都会有家庭风貌的妓馆。一般是夫妻两人,主持杂事,招揽客人,做生意的是他们的女儿。真的女儿也有,收养的女儿也有,酒楼有客人,会招他们去。双方谈妥了,会在他们家里住着。还会有闲浪子弟,帮着招客人,帮着陪客人玩耍,大家一起分钱。
杀猪巷是开封城里妓馆最多的地方之一,是销金窟。耶律义先这些酒楼,一般都与附近的妓馆有联系。他们有了客人,会来酒楼玩乐,或者在家里会从酒楼里点菜。酒楼里来了客人,耶律义先也会让自己熟悉的妇人过来赚钱。没有这些路子,他一月哪赚那么多钱。
耶律仁先听了心里怪怪的,觉得这样怎么可以。在契丹的时候,自己爵位是王,南京留守,天下间最尊贵的那一批人。现在虽然契丹败了,总不至于来赚这种钱。
耶律义先也不多说。总要经过生活的摔打,耶律仁先才能明白,人生就是这样子。哪里来的高贵与贫贱,能赚到钱,能够好好活着,就已经非常好了。
到了晚上,耶律义先摆了一桌酒菜,与耶律仁先边喝边聊。这些年赚了钱,耶律义先已经在开封府重新娶妻,还生了一个儿子。老来得子特别痛爱,日子过得无忧无虑。以前在契丹的旧妻,靠着耶律仁先照顾,过了些年,前年已经去世了。留在契丹的子女已经成年,看耶律义先的样子,也不怎么问他们。
在耶律仁先的眼里,哥哥已经成了平常的大宋百姓,看不到从前的样子。甚至怀疑,多年以后自己是不是也会这样?没有了契丹,不再是高官贵族,手中没有了权势,没有了成群的僮仆,是不是就只能这样?心中有些不甘,却又有些庆幸。
一国战败,高官贵族们往往被打落沉泥,能够过这种安稳生活的有多少?纵有那命好的,能够得到新君赏识,也要战战兢兢过日子。能够过上普通人的生活,并不容易。
现在回想起杜中宵说的话,有些明白。可能宋朝就是想让这些契丹王公贵族们,学会在开封府这样普普通通的生活。忘记以前,不要心中有顾虑,学会做个百姓。
微微叹了口气,耶律仁先只能庆幸,自己在耶律洪基大军覆灭前被破城。自己的家人还在,家里的财产还在,最少不会过得寒酸。
(今天有事,只有一更,明后天补上。)
一定要做好
汴河北边,有一座万胜镇,京城的万胜门就依此镇而来。以前,这里是万胜军的驻地,周围有大量的军营。现在万胜军裁撤,万胜镇的营房空了下来。枢密院又在旁边买了农田,改成了专门用来改造契丹人的牢城营。幽州一战俘获的中高级将领,大多关在此处。
二月初一,杜中宵忙完了枢密院的事情,专门到了万胜镇,布置牢城营事宜。
牢城营指挥使崔向迎出来,陪着杜中宵进了营衙门。
看杜中宵不断看这里的建筑格局,崔向道:“这里原来是万胜军都指挥使衙门,我们接收过来,为牢城营所用。牢城营的官员,大多都在这里。”
杜中宵道:“都指挥使衙门,用着倒是无防。不过,牢城营不是战兵,这衙门过于严整了些。可以推倒一些墙,显得宽阔,也显得轻松一些。”
崔向拱手称是。
杜中宵笑道:“我只是建议如此,具体怎么做,你们自己商议。”
话是这样说,作为枢密使,杜中宵提一句,下面肯定就会卖力去做。不过这些细节,杜中宵也不怎么关心。他最关心的,是牢城营如何运作,如何改造犯人。
关在这里的契丹战俘,约有一千五百多人,大部分都是契丹的达官显贵。契丹的名门望族,几乎全有人关在这里,很少遗漏。这些人改造好了,对后边的契丹战事有很大帮助。
进了官厅落座,几个其余官员过来见礼。副都指挥使程连,计置粮草官李机,诸如此类。
上了茶来,杜中宵道:“这处牢城营,不比其他地方,关的都是契丹的高官显贵。最重要的,不是关他们多少日子,而是尽快明白,他们现在是什么身份,能够安分守己。将来放出去了,能够做一个安分良民。你们这些人,管这些人自然不容易,做得好了,朝廷有重赏。”
崔向等人急忙拱手称是。
杜中宵道:“想改造一个人,单靠打骂上刑是不行的。特别是关在这里的人,许多都身份高贵,自小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,不知稼穑艰难。所以牢城营里,主要是种田。现在关着一千五百人,朝廷在周围买了大约七万亩地。按照一夫耕田二十亩安排,其余土地,用作种植桑枣之类,也有池塘果园之属。具体怎么安排,你们请教本地农夫,自己商量。”
崔向拱手:“太尉,不知一年要产出多少粮食,枢府可有安排?”